开田望食麦,春陇无秀色。
深耕不偿勤,牛耳徒湿湿。
丰凶谁主张,坐令愁煎迫。
河清会有时,得酒洒胸臆。
【注释】
开田(耕种田)望(盼望、期望)食麦(希望收获小麦) 春陇(春天的田垄)无秀色(没有丰收的景色) 深耕(深翻土地,耕得更深)不偿勤(不能补偿辛勤劳动)牛耳徒湿湿(牛头只是被水淋湿而未干)丰凶(丰收或歉收)谁主张(由谁主宰决定)坐令愁煎迫(使得忧愁紧迫)河清会有时(黄河水清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得酒洒胸臆(得到美酒可以畅饮胸怀)。
【赏析】
晁元忠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历任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集贤院学士等职。熙宁十年(1077年),因与王安石不合,被贬官知汝州,后改知郑州,在任上去世。这首诗是晁元忠在任汝州知州期间所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和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忧愤之情。
首句“开田望食麦”,描绘了一幅春日耕作的画面。诗人站在田间,望着一片翠绿的麦田,心中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春天过去,到了秋天,麦子并没有成熟,反而出现了歉收的情况。这种丰收与否的对比,使诗人深感忧虑。
颔联“深耕不偿勤,牛耳徒湿湿”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的辛苦。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却只换来了汗水和泪水,甚至连牛也感到了疲惫。这种辛勤劳作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使诗人感到无比的痛心。
颈联“丰凶谁主张,坐令愁煎迫”,则是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农民们辛辛苦苦地耕作,但丰收与否却完全取决于天气和运气。这种无助的境况让诗人感到非常担忧。
尾联“河清会有时,得酒洒胸臆”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安慰和鼓励。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总有一天能够取得丰收。同时,他也希望通过饮酒来缓解自己的忧虑和压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不幸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忧愤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