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
棒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
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
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
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
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判断,最后结合诗句加以赏析,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错误类型,如手法误用、曲解诗意、评价不合理等。此题中,“晓贤师续佛寿颂”是诗题;“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棒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是这首诗的首四句,是第一部分;“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是这首诗的后四句,是第二部分。“晓贤师续佛寿颂”是诗题,点明全诗主旨。“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养子”比喻僧人。养子续佛寿,意谓出家人以弘扬佛法为己任,不是为了个人享受。“棒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石师子指顽劣之徒。这里比喻贪欲之徒。“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正因”意为正道、正当原因。“正命食”意为正当的生活来源。“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这里比喻真正的修行人不需要花费力气。“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讲”即说法。“天雨花”指佛教经典中的譬喻。“人人是檀越”,指每个人也都是施主。“负命者上钩”比喻贪心的人被贪欲迷惑而落入圈套。
【答案】
译文:
养儿子来延续佛陀的寿命,不是为了贪图享乐。(僧人)打击贪欲之徒,只要他们有一颗真诚的心。出家之人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能得到正当的饮食。真正修行的人不需要费力(而能修得佛法),就像秋天的树叶落下来一样轻而易举。他说经说法能使天降祥云,使他的说法能使石头都点头。人们都是施主,而那些背信弃义的人却自投罗网。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晓贤师续佛寿颂”为题,借僧人之口,讽刺了社会上一些假借出家人名义行不义之事的人。
开头两句“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意思是说养儿子是为了延续佛陀的寿命,而不是为了贪图享乐。这两句话一上来就点出了主题,表明了诗人的观点,并由此展开了后面的议论。
接着的四句“棒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是对前面观点的进一步阐释。这里的“石师子”指的是世俗之人,“实头人”指的是那些真心修行,有真实信仰的人。“棒打石师子”是说对于那些妄图利用佛教的名义来谋取私利的人来说,应该狠狠地惩治。“只要实头人”则是说对于真心修行、有真实信仰的人来说,不应该受到任何惩罚。
接下来的八句:“出家无正因,不得正命食。是真出家儿,不费秋毫力。”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补充。这里所说的“正因”就是指正当的原因,“正命食”是指正当的饮食。在这里“真出家儿”指的就是那些真心修行、有真实信仰的人。“不费秋毫力”则是说这些人修行是非常简单的,根本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
然后诗人又进一步展开议论:“讲得天雨花,说得石点头。”意思是说通过说法能够使天空降下祥云,使石头都点头称善。这里的“讲”就是说法,“天雨花”是佛教里的比喻用语,指的是佛经所说妙法如天雨般普降,使得众生受益无穷。“石点头”则是指佛经所说的话能使石头都点头称善。
接着诗人又说:“人人是檀越,负命者上钩。”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施主,对于那些背信弃义的人来说,正是他们自己自投罗网、自取灭亡的时候。
整首诗通过对一些假借出家人名义行不义之事的人的揭露与批评,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真心修行、有真实信仰的人的赞扬和鼓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