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是文信,界是沙弥。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因果皆如幻,堂堂出世人。

这首诗是送给成都的六祖沙弥文信的,通过描绘“尘”和“界”的相互关系,表达出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下面逐句解读并给出相应的译文、注释及赏析。

诗句解释:

  1. 尘是文信:尘(dust)在这里指的是物质世界的细微粒子,而文信则可能是指某种信息或教义。这里可能是说物质世界的构成是由这些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它们构成了我们所知的物质世界。
  2. 界是沙弥:界(boundary)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宇宙的边界,或者更抽象地讲,是人类生活的框架或限制。沙弥是佛教中的修行者,通常指正在接受严格戒律训练的男性僧侣。这里可能是说人的一生或生活状态就像是一个有界限的领域。
  3. 积尘成世界:这句话意味着物质世界中的每一个微粒都是构成整个世界的基础。
  4. 析界作微尘:将这个界限分解开来,可以发现每个微粒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5. 界喻人天果:这里的“界”可能指的是人世间的各种因果报应,而“人天果”则是指那些由人世间的因果所决定的果位或命运。
  6. 尘为有漏因:“有漏因”指的是有间断、有缺失、有烦恼的根源,即生命中无法避免的缺陷和痛苦。
  7. 界果果非真:界和果在这里被用来表示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本质。这里的“真的”可能是指事物的真实、永恒不变的本质。
  8. 因果皆如幻:因果(因果关系)和幻(虚幻、不真实)都被用来形容这个世界和生命的本质。这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的认知,即一切都是暂时的、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9. 堂堂出世人:堂堂表示庄严、正直的样子,而出世意味着脱离世俗、超脱红尘。这里可能是指在修行中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不再受到世俗束缚,展现出一种庄严、正直的人生态度。

译文:

尘是文信,界是沙弥。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因果皆如幻,堂堂出世人。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尘”(微小粒子)和“界”(人世间的界限或规则)的描述,表达了对世界和人生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中强调了物质世界中每一个微粒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生活状态(沙弥)在宇宙中的位置(界)。同时,也探讨了生命的短暂性和变化性,以及对现实的认知——一切都像是虚幻的。最后,诗人以“堂堂出世人”来结束,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正人生态度的理想。整体上,这首诗是对生命、世界和存在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