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
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桂花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
旧山泉石故应好,菟裘不营亦可老。此身已与三径期,未分渊明迹如扫。

这首诗是作者在癸亥秋夜行县,夜晚住宿于山下的下生院,深感疲惫,产生了一种归隐的念头,于是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

全诗如下:

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

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

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

桂花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

旧山泉石故应好,菟裘不营亦可老。

此身已与三径期,未分渊明迹如扫。

【注释】

  1. 何须轮拥朱:轮,古代官吏所坐的车;拥,环绕;朱,红。这里指高官厚禄。
  2. 不愿佩悬玉:佩,挂在身上;悬,悬挂;玉,玉佩。这里指清贫的生活。
  3. 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青山,指隐居的地方;去、归,动词;且,暂且;足,足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青山可以隐居了,何必再为生计而奔波呢?
  4. 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招提,即招提寺,佛教寺庙的一种称呼;金碧,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林间,指山林之中;金碧开,形容寺庙金光闪闪,色彩斑斓;门外,指寺庙的门口;过客,指过往行人;谁能来,指谁会来拜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树林中的寺庙金光闪闪,色彩斑斓,可是门前却很少有过往行人,为什么呢?
  5. 桂花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桂花,指桂花树;落尽,指花凋谢;无人问,指没有人来打听或者询问;古墙,指古老的墙壁;秋径,指秋天的小路;生青苔,指长出了青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桂花已经凋谢了,可是没有人来打听或者询问;古老的墙壁和小路都已经长满了青苔,这是为什么?
  6. 旧山泉石故应好,菟裘不营亦可老:旧山,指以前的山;泉石,指山上的泉水和石头;故应好,意思是应该很好;菟裘,指鹿皮做的衣;不营,指不经营或者不追求;亦可老,意思是也可以度过晚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旧时的山泉和石头应该很好,即使不去追求鹿皮的衣服,也可以度过晚年。
  7. 此身已与三径期,未分渊明迹如扫:此身,指的是自己的身体;三径,指三条田间小路;期,指期望或者目标;分,区分;渊明,指陶渊明;迹如扫,意思是像被风吹走一样无影无踪。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已经达到了隐居的目标,就像陶渊明一样,我的踪迹就像被风吹走一样无影无踪。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癸亥秋夜行县,夜晚住宿于山下的下生院,深感疲惫,产生了一种归隐的念头,于是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首联“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没有必要拥有高官厚禄,也不需要佩戴玉佩作为装饰。这是因为他想要追求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远离喧嚣和繁华。
    颔联“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如果能够找到一处青山之地安家立命,那么就可以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必再为生计而奔波。这里的“青山”象征着隐居之地,而“待足”则表达了对生活满足度的追求。
    颈联“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则描绘了山林之中寺庙的景象。金碧辉煌的寺庙在绿树丛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可是门前却没有多少过客。这可能是因为寺庙的香火不够旺盛,或者是因为人们的信仰观念发生了变化。
    尾联“桂花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之中的环境。桂花已经凋谢了,连过客也很少光顾这个寺庙了。这可能是因为人们的信仰观念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寺庙的香火已经不再旺盛。而那些古墙和秋径则被青苔覆盖住了,显得更加古老和荒凉。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寺庙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山林之中的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