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斜堕墙腰,向人颤袅如相媚。是谁剪取,断云零玉,轻轻妆缀。不是幽人,如何能到,水边沙际。又匆匆过了,春风半面,尽长把、重门闭。
只管相思成梦,道无情、又关乡意。苍苔半亩,如今已是,鹿胎田地。甚欲追陪,却嫌花下,翠环解语。待何时月转,幽房醉了,不教归去。
【注释】
1.梅:梅花。
2.一枝斜堕墙腰:形容梅花枝斜斜地落在墙壁上。
3.向人颤袅如相媚:仿佛在向着人们妩媚地摇摆。
4.谁:指梅花。
5.剪取,断云零玉:形容梅花像被剪刀裁下来一样。
6.轻轻妆缀:轻轻地装饰、修饰。
7.不是幽人,如何能到,水边沙际:不是隐居的人,怎能到达水边的沙洲?
8.匆匆过了春风半面:好像匆忙地经过了春日的风和阳光的一半。
9.尽长把重门闭:总是把重重的大门关上。
10.只管相思成梦:只管相思成梦。
11.无情又关乡意:无情却又牵挂着思乡的心情。
12.苍苔半亩:指半亩大的青苔。
13.如今已是鹿胎田地:如今已经是鹿腹之地。
14.甚欲追陪,却嫌花下,翠环解语:多么想陪伴她,却嫌弃花下的翠环会说话。
15.待何时月转,幽房醉了,不教归去:等到月亮转动的时候,我将在幽静的小屋里喝醉,不让她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以写梅寄情的词作,词中借咏梅抒发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开头两句:“一枝斜堕墙腰,向人颤袅如相媚。”是写梅花的姿态。“斜”字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枝的倾斜度,也写出了梅花枝的婀娜多姿和娇美动人。“颤”字则写出了梅花枝的轻盈飘逸,仿佛随时都会飘落一般。“向人”二字写出了梅花枝似乎在向人展示自己美丽的姿态。“如相媚”三字,既写出了梅花枝与人的亲近感,也写出了梅花枝与人的美丽关系。“是谁剪取,断云零玉”,是写梅花的形态。“不是幽人”五字,既是回答前面的问题,也是对后面内容的铺垫。这五字既写出了梅花的优美,也写出了梅花的美丽与人的亲近关系。“又匆匆过了,春风半面,尽长把、重门闭。”是写梅花的离去。这句中的“过”、“尽长”等词,既写出了春天的迅速离去,也写出了作者对梅花离去的不舍和惋惜。
下片开头四句:“只管相思成梦,道无情、又关乡意。苍苔半亩,如今已是,鹿胎田地。”是写词人因怀念故乡而产生的种种感受。“相思成梦”一句既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写出了词人无法实现这种思念的痛苦。“苍苔半亩”一句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环境的记忆。“如今已是”一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环境的怀念。“甚欲追陪,却嫌花下,翠环解语。”是写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与依恋之情。“甚欲”一词既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也表现出了词人对梅花的依恋。“却嫌花下”三字既写出了词人因为不能与梅花在一起而产生的失落感,也写出了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翠环解语”,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梅花的依恋。“待何时月转,幽房醉了,不教归去。”是全词的结尾。这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待何时”三字既表达了词人的期待,也表达了词人的无奈。“月转幽房醉了”一句既写出了词人在梦中与梅花相伴的情景,也写出了词人对梦境的留恋。“不教归去”一句既表现出了词人对梦境的留恋,也表现出了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这首词以咏梅为主,借咏梅来抒写词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丽、婉约、含蓄,既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与依恋之情,也表达了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又充满了优美的意境,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