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鉴高悬已自公,修严官禁不通风。
樊墙便有河山隔,梦寐犹疑笑语同。
离索暂应疏酒盏,往来争敢递诗筒。
灯花预报杨园约,端的钗头缀玉虫。

【注释】

太学:指国子监。秋试:科举考试之一。封弥:封印试卷。衡鉴高悬:比喻贤能的人被重用。

修严:整治。

樊墙:即樊篱,比喻障碍物。河山隔:比喻阻隔。

梦寐:做梦或睡着的时候。犹疑:怀疑。

离索:别离,离散。疏酒盏:不饮。诗筒:指传递诗文的信函。

灯花:元宵节时用以占卜的灯花。杨园:杨贵妃所住的地方,这里泛指妓院。约:约会。

端的:实在的、真的。钗头缀玉虫:指杨贵妃戴的金钗上镶嵌着珍珠。

【赏析】

这是一首写应试者在科举考场上的孤独寂寞之感的诗。

开头两句“太学秋试封弥夜,深独坐怀考试诸友”。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为全篇定下了基调。“太学秋试”指的是国子监的科举考试,是当时读书人最关心的事情。“封弥”是密封试卷的意思。“秋试”是秋季举行的考试,“夜”字表明是在夜晚,“深”字表明深夜。“独坐”二字表明了诗人的孤独,他一个人坐在考场里,没有亲人和朋友的陪伴,只有自己一人。“怀考试诸友”,表明他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期望和担忧。

接下来四句“衡鉴高悬已自公,修严官禁不通风。樊墙便有河山隔,梦寐犹疑笑语同”。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第一句“衡鉴高悬已自公”,意思是说,贤能的人已经被重用,而自己却无法得到重用。第二句“修严官禁不通风”,意思是说,官场上的规矩非常严格,人与人之间不能随便交流。第三句“樊墙便有河山隔”,意思是说,自己的身边就像一道樊篱,与外界隔离开来。第四句“梦寐犹疑笑语同”,意思是说,自己总是怀疑梦中的情景和现实中的朋友是否一样。

最后四句“离索暂应疏酒盏,往来争敢递诗筒。灯花预报杨园约,端的钗头缀玉虫”。描绘了自己在考试中的状态。第一句“离索暂应疏酒盏”,意思是说,自己暂时放下酒杯,因为要专心致志地考试。第二句“往来争敢递诗筒”,意思是说,虽然自己不敢随意与人交往,但是仍然会收到别人的信函。第三句“灯花预报杨园约”,意思是说,通过灯花的预言,知道了与朋友的约会。第四句“端的钗头缀玉虫”,意思是说,与朋友相约的地方是杨贵妃的住所,也就是“杨园”。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考试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的孤独和焦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和未来的美好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