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酸风吹客衣,冥冥芳树揽愁思。
谁教宦路分南北,自是人生足别离。
送岸飞花何太急,留人夜雨故来迟。
眼前他日凫鸿堕,莫作情疏不寄诗。
【注释】袅袅:形容风摇动的样子。芳树:指柳树。冥冥:幽暗的样子。宦路:仕途。分南北:比喻仕宦的变迁。自是:固然是。凫鸿:指野鸭和大雁。堕:落下来。
【赏析】这首诗写于淳熙八年(1181),王诚之为给事中,作者为秘书省正字。当时,王诚之因母亲年老,请求外放任职,于是得到朝廷批准,调任建昌军(治今江西南城)通判。作者在送别时写下此诗。全诗以送别为题,但并不单纯地写离别,而是通过描写风、花、夜雨等景物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表现了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
一、二句“袅袅酸风吹客衣,冥冥芳树揽愁思”,起笔便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风,在这里既是自然界的现象,又寓含着诗人的感情色彩,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风的动态——袅袅吹动,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惆怅。风不仅吹动了衣襟,而且撩拨起了诗人心中深藏的愁思。而那芳树,也似乎懂得了诗人此刻的心情,它伸出枝丫,紧紧拥抱住诗人那颗被愁苦所折磨的心。这两句看似简单的描写,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三、四句“谁教宦路分南北,自是人生足别离”,则进一步揭示了送别的深层含义。宦路分南北,是指仕途的变化无常;人生足别离,则是说人生难免要经历离别的痛苦。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也是诗人自身感慨的抒发。诗人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无奈与艰辛,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这两句也揭示了送别的本质意义,即送别不仅是为了表达离愁别绪,更是为了鼓励友人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理想境界。
五、六句“送岸飞花何太急,留人夜雨故来迟”,则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飞花”和“夜雨”都是自然景象,但它们带给人们的却是不同的感受——飞花匆匆而过,仿佛在催促着友人快点离去;而夜雨却迟迟不肯降临,仿佛在为友人留下更多时间来品味这份别离的痛苦。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眼前他日凫鸿堕,莫作情疏不寄诗”,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这里,“凫鸿”指的是鸿雁,而“堕”则指掉落下来。诗人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即使未来的日子里,两人无法再相见,但友谊之种却已经深深植根于彼此心中。因此,诗人希望朋友不要因为一时的分离而疏远了彼此的友情。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启示——诗歌不仅仅是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