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吾所庐,夜月但对影。
焉知江上人,一日了万境。
褰裳步崇台,有室妍且静。
徘徊不能去,坐见四山暝。

【解析】

  1. 次:跟随。善利:好。对影:对着月亮的影子。
    2.焉:何,怎么。知:知道。江上人:江边的行人(指谢灵运)。了:通“览”,看待。万境:万千景致。
    3.褰裳步崇台:提起衣裳走到高台上。崇台:高台。有室妍且静:有一间屋子,很美又很安静。
    4.徘徊不能去: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不能离去。坐见四山暝:坐着看见四周的大山都变黑了。暝:昏暗、昏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登山观景的诗,全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台,面对青山,欣赏美景,感叹人生短暂,感慨时光易逝的复杂感情。
    首句“山林吾所庐”表明这是诗人自己的住所;“夜月但对影”写诗人独自在夜晚对着自己的影子,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焉知江上人”一句是说不知道江边的人是怎样看待生活的。
    第二句“一日了万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一天就结束了一切,而自己还只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山顶上,看着四周的一切,感叹自己的处境。
    第三句“褰裳步崇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从高处看下来周围都是美丽的景色,他决定到高台上去观赏一下周围的美景。
    第四句“有室妍且静”,写诗人到了高台下的小屋,看到了那间小屋的美丽和宁静,也表现出诗人对这间小屋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徘徊不能去,坐见四山暝。”是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诗人看到四周的大山都变黑了,但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坐在那里欣赏四周的美景,感叹人生短暂,感慨时光易逝。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无常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