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西山巅,四壁皆此君。
朅来事奔驰,日与茅苇亲。
方思坡仙诗,恐入俗士群。
止我宿者谁,此君满其门。
颀然千百夫,一见若故人。
夜深清风来,好音梦中闻。
呼童启北窗,为渠炷炉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以下是对其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我家西山巅:这句话表达了孟浩然对自己家的地理位置的描述。”西山巅”指的是山的最高点,象征着高远和纯净。在这里,”西”字不仅指示了方位,也隐含了他对于自己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四壁皆此君:这里的“君”指的是竹子,”四壁皆此君”则形容家中四周都被竹子环绕,充满了生机和自然的气息。竹子常被视为坚韧、高洁的象征,这里可能也暗喻着诗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质。
朅来事奔驰:这句描述了诗人从远方回到家乡的情景,”朅来”意为归来,”事奔驰”表示忙碌奔波。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在外地的生活经历和忙碌状态。
日与茅苇亲:这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日与茅苇亲”表达了他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茅苇”指的是简陋的草屋和茅草,象征着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方思坡仙诗:这里的”坡仙”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李白,”思坡仙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墨客的仰慕之情。这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恐入俗士群: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否融入世俗社会的一种担忧或恐惧。”恐入俗士群”意味着他担心自己的才华和志向会被世俗所接受或理解。
止我宿者谁:这句询问了谁是愿意留下来陪伴他的客人。”谁”在这里可能是在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难寻的感慨。
此君满其门:这里的”此君”很可能是指前面提到的竹子,”满其门”表示竹子茂盛,象征着欢迎和接纳。
颀然千百夫:形容竹子高大挺拔的样子,”颀然”意为高大,”千百夫”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壮观。
一见若故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熟悉和亲近感。”一见若故人”意味着一旦见到竹子,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夜深清风来:这句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夜深”和”清风”都传达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而”来”则增添了动态感。
好音梦中闻:这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竹子发出的声音时的美好感受。”好音”指的是优美的音乐,而”梦中闻”则是将这种美好的听觉体验提升到了梦境中。
呼童启北窗:这句描述了诗人呼唤童子打开北窗的动作。”呼童”展现了诗人与仆人之间的互动,而”启北窗”则可能是为了欣赏外面的景色或是因为需要通风。
为渠炷炉芬:最后这句描述了为客人准备熏香的情景。”炷炉芬”中的”炷”指的是点燃的香,而”炉芬”则形容香气扑鼻。整个动作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