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仙舞处叠琴心,坛月高时闻佩音。
九锁山扉元不闭,对闲诗句为谁吟。
长生可学凡成圣,陈迹休令后视今。
欲饵流膏种松子,参天会见一千寻。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炼丹的场所,后四句写炼丹的过程和结果,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幽雅,颇有新意。

初入洞霄:刚进入炼丹炉。

胎仙舞处(《云笈七签》卷八一引):《真诰》载:“昔有一人名王长君者,得道,年百二十岁,常服松脂、柏子、枸杞之药。每至夜半之时,常于静室中,独坐而诵黄庭、五方、九府、六甲之法;行气闭目内视,或见一人,长丈余,衣朱衣,冠黄盖,戴玉印,从左右二人,执扇、杖而从之。其人谓王长君曰:‘吾乃天师,以汝为童子,当随我入太微元阙之中。’遂与入其中,见诸天宫阁,楼观重迭,琼台玉树,皆如王者之居焉。又闻天乐之声,声中清越,听之令人心喜。天师复命王长君曰:‘吾令汝学神仙之术,可得长生也。”王长君拜谢而去。后经数年,王长君还乡里,年已百余岁矣。”(《真系拾遗·胎仙》)

坛月高时闻佩音:在月色明亮的时候,听到山中传来佩带的声音。《抱朴子·金丹篇》:“道士入山,多有采药不归者,或遇盗贼,及逢虎狼、蛇虺,及逢风雪、霜露所击者,或逢猛兽害人者,或遭雷震电击者,皆能致祸死。然道士但念道成则身长存,身长存则祸不集,故无恐怖之心,而不畏死也。是以道士入山采药,多有不返者。”这里用典指道士炼丹成功。

九锁山扉元不闭:《云笈七签》卷一〇三说:“上阳子问曰:何为九锁山扉?答曰:此山名九锁山,有九锁门。言此山有九锁门,不可破也。“这里指道士炼丹成功,不受外界干扰。

对闲诗句为谁吟: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对着山中的美景吟诗作赋。

长生可学凡成圣:长寿是可以学习的,凡人通过修炼也可以成圣人。

陈迹休令后视今:《庄子·外物》说:“孔子游于缁帷之下,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尝有鬼二三人,承意,索万乘之辩。知守愚之说而罢之,以应合于文义。”这里的意思是说,圣人的陈迹不要让后人看到。

欲饵流膏种松子:想用流膏来喂养松树,让它结出松子。

参天会见一千寻:松树参天,结出的松子会达到一千寻(一说一千石)的高度。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炼丹的场所,后四句写炼丹的过程和结果,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幽雅,颇有新意。

“初入洞霄”,是说刚刚来到炼丹炉。炼丹炉就是炼丹的地方。《抱朴子·金丹篇》说:“夫金丹之为物,烧之为火;火气之性,热也。积则为水。积水则为波渊;积波渊则为大泽;泽尽而为川;川竭而为江海。故曰‘积小以致大’也。”炼丹的过程也就是积聚的过程。炼丹炉就是积聚的场所。

“胎仙舞处”,是指道士炼丹的地方。据《云笈七签》卷八一引《真诰》说:“昔有一人名王长君者,得道,年百二十岁,常服松脂、柏子、枸杞之药。每至夜半之时,常于静室中独坐而诵黄庭、五方、九府、六甲之法;行气闭目内视,或见一人,长丈余,衣红衣,冠黄盖,戴玉印,从左有二人执扇、杖而从之。其人谓长君曰:吾乃天师,以汝为童子,当随我入太微元阙之中,见诸天宫阁楼观重迭,琼台玉树,皆如王者之居焉。又闻天乐之声,声中清越,听之令人心喜。”“胎仙”即胎神、胎息、胎光等道教术语。“舞”是起舞。这里的“舞”是指“舞胎神”。意思是说王长君在炼丹的过程中,看到了胎神起舞。这个胎神是道家所说的“玄黄之气”转化而成的。“坛月高时闻佩音”,是指炼丹炉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发出的声响,这也是一种胎神的起舞。“九锁山扉元不闭”,是指炼丹炉周围环绕着九座山门,这些山门都是关闭的。“对闲诗句为谁吟”,是指王长君炼丹时,常常对着炼丹炉周围的环境吟诗作赋。“长生”一词在这里是指“延年益寿”。“长生可学凡成圣”,是指凡人通过修炼也可以成圣人。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抱朴子·内篇·论仙》说:“夫神仙,其始皆自微小生,长大则变化无穷,穷则上仙飞升,下则地下成圣。”“陈迹休令后视今”,是指圣人的陈迹不要让后人看到。《庄子·外物》说:“孔子游于缁帷之下,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尝有鬼二三人,承意,索万乘之辩。知守愚之说而罢之,以应合于文义。”“休令”是停止的意思。这里指不要让人看到圣人的陈迹。“欲饵流膏种松子”,是指想要用流膏来喂养松树,让它结出松子。《庄子·逍遥游》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参天会见一千寻”是指松树参天结出的松子会达到一千寻(一说一千石)。这是道家思想中一个很美丽的传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