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危楼势孤峙,楼头尽见湖中水。
水色澄明游者多,古来雅以鉴为比。
家家画舫日斜归,处处菱歌烟际起。
清涟蒙润一都会,碧底涵空三百里。
溥哉利及镇东人,而我常嗟马臻死。
今滋史君多感慨,所以望湖心不已。
频登雉堞追古往,盛集宾朋为宴喜。
楼南极目芙蓉花,万叠红英照千骑。
【诗句释义】
望湖楼高耸入城,楼头尽收湖中景色。湖水清澈,游人众多,古来以鉴为比。船家画舫日斜归去,处处传出菱歌。湖水清涟被润一都会,碧底涵空三百里。镇东人利在湖上,而马臻死我常嗟。今史君多感慨,所以望湖心不已。频频登上望湖楼,追忆历史往事。盛集宾客宴喜,楼南极目芙蓉花,万叠红英照千骑。
【译文】
高耸的望湖楼直插云天,尽观湖中的美景。湖面清澈透明,游人很多,古时候人们用镜比喻。船上的人们正日落时归来,到处响起了菱歌声。湖水清亮的蒙着一层水气,整个湖面如同一面镜子一样。利泽惠及镇东人,但马臻却死在这里。现在的史君有很多感慨,所以他常常登望湖楼。多次登上望湖楼眺望古代的往昔,聚集宾客欢宴。望湖楼之南是鲜艳的芙蓉花,层层叠叠的红色花朵像千匹战马。
【赏析】
《寄题望湖楼》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的名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把望湖楼写得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全诗从望湖楼的远景写起,然后逐层深入,由近及远,由实及虚,层层铺展,层层推进,写出了湖光山色的美好风光和诗人对这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首联“城上危楼势孤峙,楼头尽见湖中水。”写望湖楼的高峻和壮观。诗人站在望湖楼上,俯瞰四周,只见城墙之上,一座高大的望湖楼矗立在高处,显得非常孤单。登上望湖楼,放眼望去,只见湖水茫茫,无边无际。这里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将望湖楼和湖中的水都描写得十分壮丽壮观。
颔联“水色澄明游者多,古来雅以鉴为比。”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景色。湖水清澈透明,倒映着天空的白云;游人如云,他们或划船、或荡桨、或垂钓、或泛舟,尽情地享受着湖光山色的美景。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湖中的游人写得生动活泼,形象逼真。
颈联“家家画舫日斜归,处处菱歌烟际起。”描写了湖中的生活景象。家家都有游船,它们在日落时分归向家中;处处都有菱歌飘起,那是渔夫们正在唱着欢快的歌儿。这里的“画舫”和“菱歌”都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但它们却能将读者带入那美妙的湖景之中,仿佛置身于那宁静、和谐的画面之中。
尾联“清涟蒙润一都会,碧底涵空三百里。”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景色。湖水清澈如洗,波纹荡漾;湖底的石头被水浸润后变得湿润起来,仿佛给整个湖泊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水比作一块巨大的镜子,将湖水的美丽和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联“溥哉利及镇东人,而我常嗟马臻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回到家乡,只能常常想起那里的亲人和朋友。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又透露出他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今滋史君多感慨,所以望湖心不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史君多感慨,因为他看到了祖国的伟大和美丽;所以望湖心不已,因为诗人希望看到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敬意,又透露出他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