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盛启浮屠舍,遗像仍留内史祠。
笔冢近应为塔冢,墨池今已作莲池。
书楼观在人随远,兰渚亭存世几移。
数纸黄庭谁不重,退之犹笑博鹅诗。

【注释】

  1. 戒珠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是纪念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而建的。
  2. 右军故宅:指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旧居。
  3. 因山盛启浮屠舍:指在山上建造了一座佛舍。
  4. 遗像仍留内史祠:王羲之曾为尚书令,因此他的画像还留在内史祠中。
  5. 笔冢近应为塔冢:指王献之家中的石碑变成了塔。
  6. 墨池今已作莲池:指王献之家中的墨池被改造成了莲花池。
  7. 书楼观在人随远:指古代文人雅士欣赏王献之家书楼时,人们只能远远地观看。
  8. 兰渚亭存世几移:指王献之家中的兰渚亭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几处遗迹。
  9. 数纸黄庭谁不重:指王献之家中的黄庭经被后人重视和传抄。
  10. 退之犹笑博鹅诗:指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王献之的书法,并嘲笑他写鹅的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的七言绝句。诗人以游人的眼光,对晋代书法名家王献之故宅进行了描绘,表达了对其精湛书法艺术的怀念之情。
    首联“游戒珠寺悼右军故宅”,交代了游人的行踪和目的。诗人在游览戒珠寺时,想起了王献之家故宅。
    颔联“笔冢近应为塔冢,墨池今已作莲池”则进一步描写了王献之故宅的变化。王献之家中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王献之的字迹,后来这座碑变成了一座佛塔。同时,王献之家中的墨池也被改造成了莲花池。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精湛书法艺术的怀念之情。
    颈联“书楼观在人随远,兰渚亭存世几移”继续描写了王献之故宅的变化。曾经欣赏王献之家书楼的人们,现在已经无法再接近那座楼了。而王献之家中的兰渚亭也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几处遗迹。
    尾联“数纸黄庭谁不重,退之犹笑博鹅诗”则是对王献之手中黄庭经的评价。黄庭经是一部重要的古籍,其价值无可估量。然而,当时的韩愈却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它不过是一篇写鹅的文章罢了。这种轻视的态度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愤慨。
    整首诗通过对王献之一生事迹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其精湛书法艺术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