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之策,阴阳错综。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受命如响,吉凶生动。
子取策名,仆沿理控。
先觉仲尼,方人子贡。
惟诚前知,不亿而中。
中庸即易,是道公共。
非策之策,斯语请诵。
【注释】
①成师掾公策:指《易经》中的《系辞下》。
②易中之策,阴阳错综:易道中的良策,是阴阳交错的复杂局面。
③神物:神奇的事物。
④以前民用:用之前民。
⑤受命如响:接受天命就像回声。
⑥吉凶生动:吉凶之事充满生动性。
⑦子取策名:你取得策名。指得到好名声。
⑧仆沿理控:我遵循道理进行推论。
⑨先觉仲尼:最先觉悟的人就是孔子。
⑩方人子贡:比得上孔子的学生子贡。
⑪惟诚前知,不亿而中:只有诚心诚意地预先知道,才能不占卜而预测到。
⑫中庸即易,是道公共:中庸的道理就是易经的道理,这是普遍适用的道理。
⑬非策之策:不是策书的策略。
⑭斯语请诵:这些话请诵读。
【赏析】
此诗是一篇赞颂《周易》的文章,赞扬它有深远的哲学意义。作者认为《周易》是“中道”,即中庸之道,它既包含了阴阳变化,又包含着吉凶征兆,因此可以作为治国安民的重要依据。作者强调要通过自己的真诚之心来预知将来的事情,而不是依靠占卜。文章以《周易》为依托,阐发了其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首联:“易中之策,阴阳错综。”意思是说《周易》中包含了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规律,这种矛盾的规律正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颔联:“是兴神物,以前民用。”意思是说《周易》中所包含的神妙之物,是古代帝王用来统治百姓、治理国家的工具。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周易》的高度赞誉。作者认为《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占卜术的书,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和治国理念的经典之作。
颈联:“受命如响,吉凶生动。”意思是说《周易》中蕴含着天命的法则,人们可以根据这些法则来判断吉凶祸福。这一联诗表达了作者对《周易》的敬畏之情和对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
尾联:“子取策名,仆沿理控。”意思是说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这里指的是孔子曾经说过的话。
尾联:“先觉仲尼,方人子贡。”意思是说孔子是最先觉悟的人,他的学生子贡也具有高超的智慧。这里赞美了孔子和子贡的伟大成就。
尾联:“惟诚前知,不亿而中。”意思是说只有诚心诚意地预知未来,才能不占卜而预测未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预知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尾联:“中庸即易,是道公共。”意思是说中庸之道就是易经之道,这是普遍适用的道理。这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尾联:“非策之策,斯语请诵。”意思是说这并不是策书中的策略,这些话请背诵。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篇文章的赞赏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