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馆著隐士,幽爽似僧舍。
岛红野花繁,岸绿垂杨亚。
人行鸟不惊,客至鹤先迓。
林深自无暑,月到更宜夜。
倾樽对贤圣,飞笔追鲍谢。
兴来即散策,无时不得暇。
南馆着隐士,幽爽似僧舍。
岛红野花繁,岸绿垂杨亚。
人行鸟不惊,客至鹤先迓。
林深自无暑,月到更宜夜。
倾樽对贤圣,飞笔追鲍谢。
兴来即散策,无时不得暇。
翻译:
题王才叔南馆
隐居的士人在南馆居住,他居住的地方如同僧人的寺院一样清幽凉爽。
岛上盛开着繁花,岸边长满了翠绿的杨柳。
行人经过时,鸟儿也不惊慌;客人到来时,仙鹤首先欢迎。
树林里深处没有炎热,月光照射之下更加适宜夜晚的散步。
举杯与贤人圣人共饮,挥动毛笔追赶古人的风格。
兴致来了就散散步,没有时间不是闲适愉快的。
注释:
- 南馆:指王才叔所居住的南馆别墅或住所。
- 隐士:指隐居的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王才叔。
- 岛红:指岛上的红花。
- 野花繁:形容岛上的花非常多。
- 岸绿垂杨亚:岸边长满绿色柳树,杨柳随风飘拂的样子。“亚”同“婀”,形容树枝下垂的样子。
- 鸟不惊:指鸟儿看到人影也不会惊飞。
- 客至:指客人到来。
- 林深自无暑:树林里深处没有炎热。
- 月到更宜:月亮照耀之下,晚上更加凉爽舒适。
- 贤圣:指有道德修养、才智过人的人。
- 鲍谢:指古代著名文人鲍照和谢灵运,他们都是杰出的诗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南馆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南馆著隐士,幽爽似僧舍”,描绘了南馆周围环境幽静,宛如僧人的住所,让人感到宁静与舒适。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南馆与僧舍相联系,强调了其环境的清幽和安宁。
第二句“岛红野花繁,岸绿垂杨亚”,进一步描绘了南馆周边的自然美景。岛上盛开着繁花,岸边长满了翠绿的杨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些自然景物与南馆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画面。
第三至第八句“人行鸟不惊,客至鹤先迓”,“林深自无暑,月到更宜夜”,“倾樽对贤圣,飞笔追鲍谢”,“兴来即散策,无时不得暇”等四组诗句,都是诗人对南馆周围景色的详细描写。每一句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例如,“人行鸟不惊”描述了诗人行走时鸟儿不会受到惊吓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林深自无暑”则表达了树林深处凉爽舒适的氛围。此外,诗人还提到了月光照射下的夜景,以及与贤人圣人共饮的情景。这些细节描写都展现了南馆周围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最后两句“兴来即散策,无时不得暇”,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之余,也乐于与朋友共度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南馆周围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