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东坡老弟昆,文章浩荡失渊源。
眉山当日人何在,曲阜他年履尚存。
试想研磨虽有处,欲寻斧凿见无痕。
计功何必惭周鼎,会使词林百怪奔。
【注释】
东坡兄弟应制举日:苏轼兄弟参加科举考试的日子。
黄门之砚:黄门是唐代宫廷中掌管文书的官员,所以这里的砚台指的是黄门的砚台。
甥文骥:苏轼的外甥,名叫文骥。
好事者:喜欢做事情的人。
余故亦同赋(yu):我也因此作了一首诗。
【译文】
我看不到东坡的弟弟们了,他们的文章浩荡而失去了来源。
眉山当日的人们在哪里呢?曲阜他年仍然保留着。
试想研磨的地方总会有地方,想要寻找斧凿的痕迹却看不见。
计算功劳何必惭愧于周鼎,能使词林中有百怪奔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应制科举考试时写的,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感慨东坡兄弟文章浩荡而失去了来源,同时表达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首联“不见东坡老弟昆,文章浩荡失渊源”,表达了诗人对东坡兄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感叹他们的文章已经失去了源流,无法再传承下去。颔联“眉山当日人何在,曲阜他年履尚存”,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颈联“试想研磨虽有处,欲寻斧凿见无痕”,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即使找到了写作的场所,但如果没有真正的才华和灵感,也无法写出好的作品。尾联“计功何必惭周鼎,会使词林百怪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信,他认为只要用心去创作,就能让词林中涌现出各种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