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澜还故浔,坠轸无遗音。
好在池边竹,犹存虚直心。
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
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沉。
琅琅白云姿,怅望空山岑。
岂不悟至理,悲来难可任。

瞻礼开师真像

轻澜还故浔,坠轸无遗音。

好在池边竹,犹存虚直心。

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

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沉。

琅琅白云姿,怅望空山岑。

岂不悟至理,悲来难可任。

注释:瞻礼开师,是向老师致敬的礼节。轻澜还故浔,意思是江水轻轻荡漾,回到了故地浔阳。坠轸无遗音,意思是车子的车轮在行驶中,发出的声音却依然清晰。好在池边竹,指好竹可以倚靠。犹存虚直心,意思是内心依然保持正直和坦诚之心。往复二十年,意思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轮回。每见唯清吟,意思是每次见到老师,都只是吟诵诗歌而已。觉性既自如,意思是觉醒的本性已经自由自在了。世味随浮沉,意思是世俗的滋味随着人生的起伏而变化。琅琅白云姿,形容云彩轻盈飘逸的姿态。怅望空山岑,意思是望着空荡荡的山岭而感到悲伤。岂不悟至理,意思是难道不领悟到世间的道理吗?悲来难可任,意思是悲痛袭来,难以承受。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老师的回忆之作。首联“轻澜还故浔,坠轸无遗音。”描绘了老师的教诲就像江水轻轻荡漾回溯到故乡浔阳一样,教诲之声清晰而持久。颔联“好在池边竹,犹存虚直心。”表达了自己对于师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内心的真诚和坦荡。颈联“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反映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即使时间流转二十载,但每当见到老师时,仍然只有吟诵诗歌而已。尾联“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沉。”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感叹自己的觉悟已经自由自在,然而世界的纷扰也随之起伏而变化。全诗通过对老师的追忆和对世事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