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把早梅枝,思君在别离。
别离虽云远,万里有还期。
树枯根已拨,人去复何之。
故馆动秋色,云物藏寒曦。
清香不可闻,衰草空繁滋。
一夜平阶雨,辗转良自知。
【注释】
丙申:唐玄宗的年号(766—774)。秋八月:秋天八月。渔溪驿:在今四川资中县东,是唐代驿站名。梅:早梅。二首:指诗作《过渔溪驿》共两首。
【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怀人的诗。诗题下有小注:“曾把早梅枝,思君在别离。”表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缘由。“思君在别离”四句,是全诗主旨所在。前两句是说,虽然远隔万里,但思念之情却如晨曦般温暖,因为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所以即使离别也无所憾。后四句则写别后的苦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开头两句“曾把早梅枝,思君在别离”,点明题旨。诗人在早梅枝上题诗,寄托自己的哀思。“思君在别离”,说明两地相隔,不能相见,只有相思之苦。
第三句“别离虽云远,万里有还期”。这一句是过渡语,承上启下,既与上文相照应,又引出下文的“树枯根已拨,人去复何之”。
“别离虽云远”三字,总括前事;而“万里有还期”四字,却是转笔,由“别离”而及“还期”;“虽云远”和“有还期”相对,使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感情曲折跌宕,一波三折。
第四句“树枯根已拔,人去复何之”。“树枯”即上句的“别离”,“根已拔”即上句的“虽云远”;“人去”即上句的“有还期”。“复何之”就是问自己,人在何处。“人去”和“何之”相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悲愁。
第五句“故馆动秋色,云物藏寒曦”。“故馆”是作者的住所,“秋色”是秋天的景色。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居住的屋子也染上了萧瑟的秋色,天边的云彩和日光都被遮蔽住了。“云物”就是云和物,这里代指云彩和日光。这句是承上面两句而来,写诗人看到秋色之后的心情感受。
第六句“清香不可闻,衰草空繁滋”。“清香”是早梅的香气,这里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心中的悲凉。“衰草空繁滋”的意思是说,凋落的草儿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但却无法掩饰它们衰败的命运。这一句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情。
最后两句“一夜平阶雨,辗转良自知”。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夜半时分,屋外突然下起了大雨,打湿了台阶,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他辗转难眠,独自承受着这份痛苦。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痛苦感受。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秋日里看到早梅、闻到香气、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悲伤交织的矛盾情绪。同时,诗人通过对早梅、落叶、雨水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深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