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是烈祖开炎图,华夷一统同车书。
人心爱戴无远迩,亲传圣像绘成都。
成都赤子尊君父,大廷重光奉祠宇。
殿旁一木久已枯,俄发三芽当夏五。
万物荣枯知有时,枯杨况更能生稊。
天胡此野大此瑞,祖宗垂佑从可知。
吁嗟全蜀今非昔,玉垒金城久荆棘。
幸今天道已好还,欲洗腥膻归古益。
矧兹廊庙古栋梁,肃雍显相登明堂。
岷峨万里来献瑞,愿符景运答休祥。
书言颠木有由檗,天其永命复大业。
中兴肇开同一机,万载重芳光史牒。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成都赤子尊君父、大廷重光奉祠宇等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宗垂佑和中兴肇开同一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
首句“初是烈祖开炎图,华夷一统同车书”,诗人以“烈祖”开炎图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祖宗的敬仰之情。他认为,祖宗的开炎图是华夏民族统一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起点。
第二句“人心爱戴无远迩,亲传圣像绘成都”,诗人以“人心爱戴”为线索,描绘了成都人民对祖宗的敬爱之情。他们认为,祖宗的圣像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无处不在,无远弗届。他们愿意将这种敬爱之情传承下去,绘成一幅幅精美的圣像。
第三句“成都赤子尊君父,大廷重光奉祠宇”,诗人继续描绘了成都人民的敬爱之情。他们认为,成都赤子(即成都人民)最尊敬他们的君父(即祖宗),他们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奉祀祖宗的祠堂。
第四句“殿旁一木久已枯,俄发三芽当夏五”,诗人以殿旁一木为比喻,表达了他对光阴荏苒的感慨。他认为,殿前的一棵枯萎的树,经过春天的滋润,竟然长出了三颗嫩芽,象征着时间的流转。
第五句“万物荣枯知有时,枯杨况更能生稊”,诗人以万物荣枯为喻,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理解。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和衰亡的周期,就如同枯杨能再次长出新芽一样。
第六句“天胡此野大此瑞,祖宗垂佑从可知”,诗人感叹上天赐予这片土地如此大的福泽,也表达了他对于祖宗垂佑的敬仰之情。他认为,祖宗的垂佑就像天赐的福泽一样,是不可知的。
第七句“吁嗟全蜀今非昔,玉垒金城久荆棘”,诗人以叹息的语气,表达了他对现在的四川与以前的不同。他认为,过去的四川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荆棘的地方。
第八句“幸今天道已好还,欲洗腥膻归古益”,诗人庆幸现在的时代已经回归到了好的状态,他希望能够洗去那些腥膻之气,让四川恢复古时的风貌。
第九句“矧兹廊庙古栋梁,肃雍显相登明堂”,诗人以“矧兹”开头,强调了廊庙古栋梁的重要性。他希望这些古栋梁能够肃雍显相,为明朝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十句“岷峨万里来献瑞,愿符景运答休祥”,诗人以岷峨(即四川)为背景,描绘了远方的人们前来献瑞的场景。他希望能够回应这个吉祥的景象,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
第十一句“书言颠木有由檗,天其永命复大业”,诗人以“颠木”为引子,表达了他对天命的尊重和敬畏。他认为,天命是不可违背的,而他的祖先就是最好的榜样。
第十二句“中兴肇开同一机,万载重芳光史牒”,诗人以“中兴”为引子,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他认为,只要国家能够保持清明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就能够实现万代的繁荣昌盛。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歌,通过对成都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