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嵯峨接远峰,九皋鹤唳彻长空。
清音仿佛苍松外,疏影依稀皓月中。
石洞云封仙去后,桑田世换水流同。
登临厌听黄鹂语,弄巧绵蛮噪碧丛。

鹤鸣古洞

山势嵯峨接远峰,九皋鹤唳彻长空。

清音仿佛苍松外,疏影依稀皓月中。

石洞云封仙去后,桑田世换水流同。

登临厌听黄鹂语,弄巧绵蛮噪碧丛。

注释:

  1. 山势嵯峨接远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形态奇特。嵯峨,意为山峰起伏、高低不平。
  2. 九皋鹤唳彻长空:在宽阔的田野上,鹤鸣声传遍整个天空。九皋,指广阔的田野。鹤唳,即鹤的叫声。
  3. 清音仿佛苍松外:鹤的鸣叫声清脆悦耳,仿佛来自远方的苍松之外。
  4. 疏影依稀皓月中:月光下,鹤影显得模糊不清,如同悬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月亮。
  5. 石洞云封仙去后:传说仙人曾经居住的石洞被云雾封住了,后来不再有人知晓。
  6. 桑田世换水流同: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就像河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形成新的田地。
  7. 登临厌听黄鹂语:站在高处,厌倦地听到黄鹂的叫声。
  8. 弄巧绵蛮噪碧丛:玩弄技巧的麻雀在绿草丛中鸣叫,声音嘈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首句“山势嵯峨接远峰”展现了山峰的高峻和连绵不绝的特点,给人一种雄浑的感觉。接着以“九皋鹤唳彻长空”来表现鹤的叫声穿越长空,回荡在广阔的田野之中。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通过鹤的鸣叫增添了诗歌的氛围感。

接下来的诗句“清音仿佛苍松外”,将鹤的鸣叫声与苍松相联系,传达出鹤鸣声的悠扬和遥远。而“疏影依稀皓月中”则描绘了月光下鹤影的朦胧美,给人以静谧和神秘的感觉。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接下来的诗句“石洞云封仙去后”带有一种神话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仙人居住地的向往。而“桑田世换水流同”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最后两句“登临厌听黄鹂语,弄巧绵蛮噪碧丛”则转入了人声喧嚣的场景。黄鹂的鸣叫声虽然悦耳,但诗人却感到厌烦,可能是因为它们过于吵闹。而那些玩弄技巧的麻雀在绿叶丛中鸣叫,声音嘈杂,更让诗人感到不快。这些句子通过对黄鹂和麻雀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喧闹环境的反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