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皎皎林下人。
草有四时色,人无千载身。
胡为踏氛埃,樊笼长苦辛。
君看鸿鹄飞,九万谁能驯。

注释与译文

  • 青青河畔草,皎皎林下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青青”形容草的颜色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皎皎”则用来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树影明亮洁白,给人一种清澈纯净的感觉。这里的“人”指的是那些在自然中自由徜徉的人。
  • 草有四时色,人无千载身: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四时色”暗示着草随季节更迭而变化,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千载身”则是对生命长度的描述,表达了人的生命相比草木而言,显得更加短暂。
  • 胡为踏氛埃,樊笼长苦辛: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束缚生活的无奈和不满。“胡为”是疑问语气词,表示不解或疑惑;“氛埃”指尘世纷扰,这里用以比喻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和困境;“樊笼”原指鸟笼,这里引申为束缚人的环境和境遇;“长苦辛”意味着长期处于痛苦和辛劳之中。
  • 君看鸿鹄飞,九万谁能驯:这句诗通过鸿鹄的自由飞翔与人类被驯服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暗喻了人应该像鸿鹄一样追求自由和高远的目标。鸿鹄凭借其强大的翅膀翱翔九天,不受拘束,而人类却往往被各种因素所束缚,难以摆脱命运的安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更是一篇关于生命、自由和束缚的哲学散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引导读者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诗人也借助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自由的追求。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