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锡朱虚,在器轮舆。
儒室振领,圣门曳裾。
贤业得蕴,美材以摅。
百世不刊,载观成书。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文宣王及其弟子的赞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 褒锡朱虚,在器轮舆: 这句诗描述了文宣王及其弟子被赋予尊贵的地位,如同车轮和马车一样,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褒锡”意味着赏赐、赞誉,而”朱虚”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称号,代表了他们的尊贵与荣耀。
- 儒室振领,圣门曳裾: 这里描绘了文宣王和他的弟子们如何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室”指的是儒家的学者群体,而”振领”可能是指他们领导或指引了当时的学术思想。
- 贤业得蕴,美材以摅: 这句诗表达了文宣王及其弟子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展现。”贤业”指的是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学术成就,而”美材”可能是指他们在文学、艺术或其他领域展现出的才华。
- 百世不刊,载观成书: 最后一句总结了文宣王及其弟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百世”表示长久的时间,而”不刊”则意味着他们的事迹不会被遗忘或改变。”载观成书”暗示了他们的事迹已经被记录在历史上,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文宣王及其弟子的赞颂,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地位和卓越的贡献。通过描述他们被赋予尊贵地位、成为儒家学者代表、展示出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以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等方面,诗人传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