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彼子之,锡伯期思。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上目至言,庙食不隳。

【注释】

1.文宣王:指汉景帝的儿子刘武,封中山王。他的儿子刘庆是汉武帝的堂弟,被封为梁孝王,所以后人称他为“文宣王”。

2.子:对人的尊称。

3.锡伯期思:赐给伯夷、叔齐(伯夷是殷末孤竹君之子,叔齐是孤竹君之弟)。

4.与贤并进:跟贤人一起前进。

5.圣而师:以圣人为师。

6.彬彬雅道:举止文雅有礼。

7.翼翼令仪:举止庄重有度。

8.上目至言:能听取善言。

9.庙食不隳:祭祀时不被废毁。

【赏析】

这首诗是赞颂梁孝王的诗,梁孝王在文帝、武帝两代皇帝的宠幸下,地位很高,受到人们的尊重。这首诗通过描写孝王与贤人交往的情景,赞扬孝王善于发现人才和重视人才的美德。首句“惟彼子之,锡伯期思”,点出了主题人物——梁孝王。“锡”字表明孝王对贤人的器重和厚爱,“伯夷、叔齐”是古代著名的贤人。诗人赞美孝王对贤人的重视,认为他能像对待伯夷、叔齐那样对待贤人,这就把梁孝王的美德表现出来了。次句“与贤并进,得圣而师”,进一步说明梁孝王与贤人交往密切,而且能够拜贤人为师,虚心学习。第三句“彬彬雅道,翼翼令仪”,描绘梁孝王举止文雅有礼,风度潇洒可亲。“彬彬雅道”即文雅有礼之道,“翼翼令仪”即风度潇洒之仪。这句写孝王的仪表举止,也从侧面表现了他的道德品质。第四句“上目至言,庙食不隳”则进一步强调了梁孝王善于听取善言,并且因此得到尊崇。最后一句“庙食不隳”,意为祭祀时不被废毁,这是对孝王德行的最高赞誉。

全诗用典恰当,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既表现出梁孝王善于发现人才和重视人才的美德,又体现了他对贤人的尊敬和推崇,表达了诗人对孝王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