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父秦父,相尚以力。
俱生贤嗣,相与以德。
是父是子,致诘畴克。
会弁儒林,令名无极。

【解析】

“孔父”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春秋时鲁国大夫;“秦父”指孔子的父亲,名孟僖子。“相尚以力”,互相尊重的理由是各自以武力称雄。“俱生贤嗣”,他们都生了贤能的儿子。“是父是子”,这是父亲、儿子的关系。“致诘畴克”,他们互相质问各自的德行如何。“会弁儒林”,“弁”即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借指儒者或读书人(儒林);“致”,到;“诘”,责问;“畴克”,德行、才能。“令名无极”,美好的名声没有穷尽。“无”,表示否定;“极”,穷尽。赏析:这首诗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做,歌颂孔夫子及其门徒的美德和才德。诗中先赞美了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俱生贤嗣”,接着赞扬了他们的道德修养,然后对他们的德行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孔夫子的美好名声作了颂扬,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富有哲理和诗意,读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

【答案】

①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之间相互尊重的原因就是都以自己的才能和德行而自豪。②他们互相

质问彼此的品德如何,这表现了他们在相互尊重的同时,也相互鼓励对方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③孔夫子和他的

门徒们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他们聚集在一起学习,使得美好的名声没有穷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