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席高振,大成是集。
至道克传,贤达斯执。
善道云袤,儒风可立。
渔阳之士,得跂而及。
【注释】
师席:指孔子。
振:振奋,兴起。
克传:能够流传。
执:掌握,得到。
善道:良好的道德风尚。
云:语助词,无义。
儒风:儒家的风气,这里指儒学的教化。
跂(qǐ)及:赶上、到达。
【赏析】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中赞美了孔门弟子的崇高品德和儒家学说的伟大贡献。
此诗首联两句写孔子及其弟子们的道德修养和学术成就。“师席高振”,意即孔子之学,其声如雷,震撼四方;“大成是集”,意谓儒家学说已经集其大成,为后世所继承。“至道克传”四句则进一步指出,孔门弟子继承了孔子之道,弘扬光大,使儒学得以传播,成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工具。“贤达”三句,赞颂孔门弟子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中间两联,进一步描写孔门弟子们的崇高形象。“善道云袤”,“儒风可立”,意谓孔门弟子的善行如同天空中的云彩一般无边无际,他们的儒学风范足以立于世界之林。这既表达了对孔门弟子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杜甫对儒家思想的高度认同。“渔阳之士,得跂而及”二句,以渔阳地区为例,说明孔门弟子们的德行和学问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普通人也能从中受益。这也表明了杜甫对儒家学说的推崇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孔门弟子们的崇高地位和伟大贡献。“跂”(ji qi):同“企”,望的意思。意思是说,渔阳地区的百姓都希望有机会学习孔门弟子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这也表明了杜甫对孔门弟子们的无限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孔门弟子的赞美,表达了杜甫对儒家思想的深深敬仰之情。他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