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佳节菊花贵,婀娜如金叶青翠。
傍篱傍落一婆娑,发在秋天为祥瑞。
引步登高甚奇见,想此仪形植霄汉。
恣情采折手中叉,满袖冠簪香不散。
日飞黄鸟何老讶,看取丛丛光台榭。
愿细观瞻向眼前,含珠露色应无价。
好是侵晨半开坼,风摇去住还难得。
清霜未布转白云,喜亦非常意南北。
柳岸烟沉和水渌,独尔今朝看不足。
倏忽时间胜于春,随分狂心无拘束。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赏菊时所作,通过描绘菊花的婀娜姿态、秋天的祥瑞之气以及菊花的美丽和珍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是每句诗句的具体释义:
- 重阳佳节菊花贵,婀娜如金叶青翠。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或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象征着健康和长寿。
- 菊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审美价值。
- 这里形容菊花在节日中显得格外珍贵,它们的姿态婀娜多姿,色彩金黄而翠绿,如同黄金般耀眼,又似碧玉般清新。
- 傍篱傍落一婆娑,发在秋天为祥瑞。
- 傍(靠近)篱笆,意味着菊花生长在篱笆旁边,或者被篱笆环绕。
- 婆娑,形容菊花摇曳生姿,如同舞动一般美丽。
-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此时盛开的菊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 引步登高甚奇见,想此仪形植霄汉。
- 引步登高,指的是沿着山路向上攀登,寻找高处欣赏美景。
- 奇见,表示看到这样的景象感到十分惊奇。
- 仪形,指的是菊花的形状和姿态,它仿佛是从天空中降下的,给人一种神秘而又高贵的感觉。
- 植霄汉,指将菊花种植在高高的天上,比喻其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 恣情采折手中叉,满袖冠簪香不散。
- 恣情,意为尽情享受、尽情发挥。
- 采折,指采摘、挑选美丽的菊花。
- 手中叉,指的是拿着一把用来采摘菊花的工具——竹制的叉子。
- 满袖,形容采摘到的菊花数量众多,几乎把衣袖都装满了。
- 冠簪,指用在头上的一种装饰品,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菊花的美丽和香气。
- 日飞黄鸟何老讶,看取丛丛光台榭。
- 日飞黄鸟,指的是太阳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这里的“黄鸟”可能是对阳光的比喻。
- 何老讶,表示惊讶、惊叹的意思。
- 丛丛,形容菊花的数量很多,如同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 光台榭,指明亮的建筑物或者平台,这里可能是指在阳光下照耀着的亭台楼阁。
- 愿细观瞻向眼前,含珠露色应无价。
- 愿细观瞻,表示希望仔细观察、欣赏眼前的美景。
- 眼前,指眼前的景色,即眼前的菊花。
- 含珠露色,形容菊花的颜色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露水般的清新。
- 应无价,表示这些菊花非常珍贵,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 好是侵晨半开坼,风摇去住还难得。
- 侵晨,指清晨时分,这里的“好”字可能是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 半开坼,形容菊花刚刚开放的状态,尚未完全绽放。
- 风摇去住,指的是风轻轻地吹动着菊花,使得它们摇摆不定。
- 难得,表示这种景象难得一见,难以再现。
- 清霜未布转白云,喜亦非意南北。
- 清霜未布,指的是没有下霜的迹象,这里的“清”字可能是对菊花的清新脱俗的描述。
- 转白云,形容菊花在清霜未铺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洁白的颜色。
- 喜亦非意南北,意思是喜悦之情并非出于对南北方向的期望。
- 柳岸烟沉和水渌,独尔今朝看不足。
- 柳岸烟沉,描述的是柳树岸边烟雾缭绕的景象。
- 和水渌,指的是清澈的水波荡漾,与柳岸相映成趣。
- 独尔今朝看不足,表示独自一人今天欣赏不到这样的美景。
- 倏忽时间胜于春,随分狂心无拘束。
- 倏忽时间,形容时间短暂,如同一瞬间的事情。
- 胜于春,表示今天的观赏体验胜过春天的景色。
- 随分狂心,表示随心所欲地放飞自己的情感。
指的是心灵得到了自由,不再受到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