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竹杖日随身,所向逍遥乐任真。
强健挂冠非矫俗,荣华得路转迷人。
爱山兀兀常心醉,与世悠悠只貌亲。
最晚论交欣得子,一樽犹足慰漂沦。

【注释】

芒鞋竹杖:指僧人的鞋和杖。芒鞋,草鞋;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身:随从。所向:到处。逍遥:自在,不受拘束。任真:任其自然。挂冠:辞官归乡。荣华:富贵荣耀。得路:走仕途。转迷:反而被迷惑。兀兀:安闲自在的样子。心醉:心中陶醉。与世:和世俗。悠悠:悠闲自得的样子。只貌亲:以外貌取人,认为亲近。论交:交往。欣:高兴。一樽(zūn):一杯酒。漂沦:失意、沦落之意。

【赏析】

《次韵吴教授题子应山斋》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世俗荣华的不屑。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体现了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

首联“芒鞋竹杖日随身,所向逍遥乐任真。”描述了主人翁每天穿着芒鞋,拄着竹杖,自由自在地行走,享受着逍遥的生活。这里的“芒鞋”和“竹杖”象征着他的简朴和独立,而“逍遥”则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颔联“强健挂冠非矫俗,荣华得路转迷人。”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翁的内心世界。他虽然已经卸下了官服,但仍然保持着一种强健的身体和正直的品格。他并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纯粹和高尚的道路。这里,“强健挂冠”指的是辞去官职,不再为名利所累;“矫俗”指的是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而“荣华得路转迷人”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荣华并不是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而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如果一个人被外在的荣华所迷惑,那么他将无法真正实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颈联“爱山兀兀常心醉,与世悠悠只貌亲。”继续描绘了主人翁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态度。他常常沉醉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但他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保持着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这里的“爱山”可以理解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可以理解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只貌亲”则是指他对待世人的态度,既不是疏远也不是亲近,而是保持一种平和的距离感。

尾联“最晚论交欣得子,一樽犹足慰漂沦。”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通过与朋友的交往,作者感到非常高兴和满足,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和机遇。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最终还是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里,“论交”可以理解为交流思想或意见,也可以理解为结交朋友;“一樽”则是指酒杯或酒器。而“漂沦”则是指失意和落寞的状态,也暗示着作者曾经经历过的种种困境和挫折。整首诗通过描述主人翁的生活方式、内心世界和与世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