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何崔嵬,直上九千尺。
藤萝翳苍茫,猿鸟阅今昔。
䆗窱飞甍开,了与尘垢隔。
三十六腾虬,琼扉挂空迹。
中有墨渍翁,不饮亦不食。
文鳐为之使,侍卫罗白额。
遗我一卷书,生平所不识。
小儿其无忽,持以永朝夕。
湔掌受翁赐,恍若吸月液。
吾将税椒丘,帔霓挥八极。
【解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五年(800)登庐山时,有感而作的。诗以“感寓”为题,意谓诗人登上庐山后所感受到的寓意。诗的前四句写登山所见,五、六句写山中所见,七八句写山中之闻,九至十三句写山中之人,十四句写诗人的感慨。
“感寓”,即“寄托”。诗人登上庐山后,在山中所见到的,所听到的,都有了深广的含义,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写登山所见。首句写山势,言其高耸入云;次句写山色,言其苍翠欲滴;三、四句写山景,言其幽静深远。
五至六句写山中所见。这两句从山外写到山上,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层次分明。
七八句写山中之闻,写山中的风声、猿声和鸟声。
九至十三句写山中之人,分别写山上猿、鹤、松树等物以及它们的神态。
十四句写诗人的感慨。诗人在登庐山时,曾看到一位老者坐在山顶上,不饮不食,也不说话。诗人以为这位老者一定是神仙,就写了一首诗给老人,希望老人收下这首诗。老人看了以后,又把这首诗还回给诗人。于是诗人感叹道:我现在就要像这位仙人一样,到天上去寻找我的精神故乡去了!
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答案】
感寓
庐山何崔嵬,直上九千尺。
藤萝翳苍茫,猿鸟阅今昔。
䆗窱飞甍开,了与尘垢隔。
三十六腾虬,琼扉挂空迹。
中有墨渍翁,不饮亦不食。
文鳐为之使,侍卫罗白额。
遗我一卷书,生平所不识。
小儿其无忽,持以永朝夕。
湔掌受翁赐,恍若吸月液。
帔霓挥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