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两蟠虬,杰势分夭矫。
不缘事幽寻,兹地终难到。
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村长下牛羊,云绽入归鸟。
松风卷孤磬,夜半秋声小。
客怀方未央,千里漫白道。
庭树一鸟惊,愁看楚天晓。
宿长山寺二首
苍山两蟠虬,杰势分夭矫。
不缘事幽寻,兹地终难到。
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村长下牛羊,云绽入归鸟。
注释:
苍山:指长山,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有五峰,以秀拔、险峻著称。
蟠虬:盘旋的龙形。这里借指苍山的山峰。
杰势:杰出的气势。
夭矫(yāo jiǎo):形容姿态优美挺拔。
不缘:不是因为。
事:世事,尘俗之事。
幽寻:隐居。
兹地:这地方,这里特指长山。
破暝:破晓,天将亮的时候。
紫烟:紫色的烟雾。
写谷:指山谷中的溪流声,因风吹动树叶而发出潺潺水声,如同写在纸上的声音,故称。
清樾(yuè):清凉的树荫。
村长:村庄。
牛羊:牲畜,泛指农家的家禽家畜。
云绽:云朵四散,散开,比喻晨雾消散。
归鸟:回巢的鸟。
孤磬(qìng):寺庙中敲击用以召集信众或僧人的铜磬。
秋声小:秋意渐深,夜半时分,秋风声已不再如白天那么喧嚣,声音较小。
客怀:客居他乡之人的心情。
方:刚刚,正在。
未央:未尽,未完。
白道:白色的道路,这里指旅途中的路程。
庭树:庭院里的树木。
一鸟惊:一只鸟儿被惊起。
楚天:古代对长江以南地区的称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长山景色和诗人情感的山水诗。全诗通过描绘长山的山川、村落、树木等自然景观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诗人通过描绘长山的山川、村落、树木等自然景观,展现了长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震撼之情。“苍山两蟠虬,杰势分夭矫”一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长山的雄伟壮观和奇特的形态,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接着,“不缘事幽寻”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是为了世俗事务而来长山的目的,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宁静。这种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诗人通过对长山的景色和环境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两句,诗人描绘了黎明时分的长山景色,紫烟弥漫、清泉流淌、树木婆娑、鸟儿欢歌,这些景象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触动了诗人的内心,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还通过描绘长山的村落和动物,进一步揭示了自己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村长下牛羊,云绽入归鸟”两句,诗人描绘了村庄里的宁静生活,牛羊成群结队地在田间吃草、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于蓝天白云之中,这些景象让人感到宁静和平和。然而,诗人却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因为他明白自己虽然身处长山这个美丽的环境中,但是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困扰和压力。因此,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这首山水诗通过描绘长山的景色、环境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矛盾、追求与失落之间的纠结与挣扎。这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