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秋萤点,更觉永夜孤。
庞眉彼上人,主礼良渠渠。
揖我顾我笑,坐我庭之隅。
饮我叶家白,恍与颢气俱。
玉露下金井,缺月低云衢。
扰扰百年身,终惭窘囚拘。
黎明掉尘鞅,毕景真良图。

【注释】

宿长山寺二首:即《宿长山寺》。长山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

客心秋萤点:客旅之人,心中如秋夜之萤虫般闪烁不定。

更觉永夜孤:更觉得在这长夜中孤独无依。

庞眉彼上人:形容那一位高僧,满头白发,眉宇间充满了严肃和慈祥。

主礼良渠渠:主事礼仪的僧人,态度庄重而得体。

坐我庭之隅:坐在我的庭院角落。

饮我叶家白:指喝的是我家酿造的白葡萄酒。叶家白:可能是作者自谦的自称。

恍与颢气俱:恍惚间似乎也沾染上了高僧的气质。颢气:高远清新的气息。

玉露下金井:玉露(冰珠)从井口滴落。

缺月低云衢:缺角的月亮低垂在天空的云层之上。

扰扰百年身:忙碌了一生。

终惭窘囚拘:终究感到惭愧,自己像是被囚禁在牢笼里的囚犯。

黎明掉尘鞅:黎明时分摆脱了车马的尘埃。

毕景真良图:终于看到了真正美好的图景。

【赏析】

这是诗人晚年隐居长山期间所作。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入山所见。“客心秋萤点”,点明时值秋天,客居异乡,心情烦乱,正如秋日里萤火虫的光点闪烁不定。诗人用了一个“点”字来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非常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他此时的内心世界,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觉永夜孤”一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寂情绪。诗人在山上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直到天明才摆脱了车马的尘埃。他看到一轮缺月,正在云层上缓缓移动,于是产生了“忽忘归去早”的想法,但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知道这里毕竟不是他所熟悉的家乡。最后两句写诗人入山所见。“庞眉彼上人”,是说那位高僧满头白发,眉宇间充满了庄严和慈祥。“主礼良渠渠”,是说他主事礼仪,态度庄重而得体。“揖我顾我笑”,是说僧人对我行礼、看我微笑,这使我感到非常亲切。“坐我庭之隅”,是说我在庭院角落坐下,与僧人相对而坐。“饮我叶家白”,指喝的是我家酿造的白葡萄酒。“恍与颢气俱”,是说我仿佛也沾染上了高僧的气质,心境变得宁静。

中间四句写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间的情谊。“玉露下金井”,是说清晨时分,晶莹的露珠从井口滴落。“缺月低云衢”,是说月亮已经移到云层的下面,显得有些缺憾。这两句诗通过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寂寞感。“扰扰百年身”,是说人生短暂,百年之后就会化为尘土。“终惭窘囚拘”,是说最终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被囚禁在牢笼里的囚犯,无法自由地生活。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四句写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黎明掉尘鞅”,是说在黎明的时候,诗人摆脱了车上的尘埃,重新踏上了旅途。“毕景真良图”,是说终于看到了真正美好的景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在长山寺的经历和感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它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抒情和表达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