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群戏画难工,木梢翚飞面势雄。
壮气定知如杜固,凿池肯复效燕公。
好穿松竹跻云磴,别敞檐楹看碧空。
更愿他年开北第,却留踪迹付隆中。
【注释】
①狻猊:狮子。②翚:孔雀。③杜固:杜甫,字子美。④燕公:指唐代名将李靖,字玄成。⑤松竹:松树和竹子。⑥隆中: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在今湖北襄阳西二十里。⑦北第:北方的官邸。⑧“却留”:留下。⑨隆中:指诸葛亮曾居住的隆中的草庐。⑩“踪迹”:行迹,事迹。
【赏析】
本诗首句写贺和仲移居新居,用狮子与孔雀作比,形容其建筑雄伟壮丽;次句写新居的建筑风格,用杜甫、李靖来比喻,赞美其气势恢宏;第三四句写新居环境优美,有松有竹林,有云梯登高望远;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新居的向往之情,希望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留下行迹给后人。全诗以赞颂新居起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新居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是贺和仲移居新居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一开篇,便写新居的宏伟气派。“狻猊群戏画难工,木梢翚飞面势雄。”这里,诗人把新居比作狻猊,把孔雀比作翚,这是两种珍禽异兽,它们栩栩如生,神韵十足,形象生动。而它们的神态又何等威武雄壮,令人赞叹不已!
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新居的气魄。“壮气定知如杜固,凿池肯复效燕公?”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杜甫,二是李靖。这两个典故都与水有关,因为杜甫曾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一生奔波,流离转徙,但始终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诗才横溢,意境高远,感情深沉。李靖则是唐朝著名的大将,他善于治军,曾建立过赫赫战功。而他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反而谦虚谨慎,甘于寂寞。这两个典故都是赞颂新居主人的高尚品德。
颈联继续描绘新居的景色。“好穿松竹跻云磴,别敞檐楹看碧空。”这里的“松竹”“云磴”都是自然景物,给人以清幽之感;“别敞檐楹”则是人的动作,给人以活泼之感。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新居的美丽景观。
尾联则是诗人的美好祝愿。“更愿他年开北第,却留踪迹付隆中。”这里,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达了自己希望在新居中留下美好足迹的愿望。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新居主人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通过对新居的描写,赞美了新居主人的高尚品德和美好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