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闭陋室,薜荔络败垒。
乙子语大慧,我听勿入耳。

潞公与梅圣俞论古人有纯用平声字为诗如枯桑知天风是也而未有用侧字者翌日圣俞为诗云月出断岸口照此别舸背独且与妇饮颇胜俗客对大为潞公所赏追用其语作侧字四绝平字梅花一篇侧字

久雨闭陋室,薜荔络败垒。

乙子语大慧,我听勿入耳。

【注释】

①仄:古汉语中,“仄”指音调高;“平”指音调低。

②乙子:农历七月七日(七夕),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日。

③大慧:佛家语,指佛祖释迦牟尼。

④侧字:斜倚的字形。

⑤大为潞公所赏:深受范仲淹赏识。

【赏析】

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写景和抒情的小诗。

首二句点明题目中的“论”,表明诗人要论述的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问题,即古人有纯用平声字为诗的,如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八句皆用平声字构成诗句,读来铿锵有力,气势不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但是还没有用斜倚的字形的。次二句承上启下,说第二天梅圣俞写了一首诗,用了四个字:“月出断岸口”。这四个字,既没有平声字,也没有斜着写,而是将一个动词“出”放在了句中间,显得新颖独特,富有变化。范仲淹读了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便将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创作经验,并以此为题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这就是本诗的第一首。

三、四两句,又回到正题,说范仲淹听了梅诗后,就写了这四首“侧字”诗,其中一诗就是这四首诗的第一首。

最后两句,表明了作者写作的态度。他虽然欣赏梅诗,但是认为它还不够好。所以,他并没有像梅诗那样用四个斜着写的字来写诗,而是继续用传统的写法。

这首诗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六月,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延州知州时所作的。这一年,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政治,反对守旧派,得罪权贵而被贬到陕西边远地区去任职。当时,西夏进犯边关,范仲淹决心整顿军队,加强边防。于是,他亲自领兵抗击西夏军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朝廷却对他的功劳估计不足,把他贬为监军州事,使他无法安心工作。面对这样的困境,范仲淹心情十分抑郁。但他仍想有所作为。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途中所作,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一、第二句为第一联;第三、第四句为第二联。第一、二句写诗人听到有人写诗的消息后的心情,第三、四句写他听了别人的诗后的感受。全诗虽只有四句话,但内容相当丰富,既有对别人诗的赞美,又有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既有对别人诗的不满,又有自己创作思想的表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