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诗如春风,著物便新好。
春风常自然,初不费雕巧。
又如荆山玉,不问多与少。
传流落人间,皆作希世宝。
吾独恨造物,生我殊不早。
不得拜堂下,朝夕事洒扫。
追扳邈难及,清泪出幽抱。

【注释】

公:指苏东坡。

春风:比喻诗的清新自然、生动活泼的特质。

著物便新好:形容诗写景物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著,附着;物便,即“物有”,指景物;新好,新鲜美好之意。

雕巧:修饰、装饰得过分精巧。雕,雕刻;巧,精巧。

荆山玉:指质地坚硬而晶莹的玉石,这里借指诗中的佳作。

希世宝:指价值连城的宝物,这里指世间难得一见的佳作。

造物:指天、大自然、造化。

殊不早:很晚出生,不得其时。殊,通“殊”,很;不早,不得时,不得其适。

堂下扫,洒扫庭阶,侍奉父母。

追扳:追忆、攀援。

邈难及:遥不可及。邈,遥远。

清泪出幽抱:泪水从内心深处流出。幽抱,深藏的怀抱。

【译文】

苏轼诗歌犹如春风拂面,万物皆焕然一新。

春风常在天地间自然地流动,它不需要刻意去修饰雕琢。

又如同荆山之玉,不论多或少都珍贵无比。

这些作品流传于人间,都被当作稀世珍宝。

我只有遗憾,自己生得太晚了,无法见到它们。

因此只能拜倒在父母的庭院中,早晚侍奉左右。

我追念往昔,却无法攀援上九天揽月,只能默默流下哀伤的眼泪。

【赏析】

本诗是苏轼《读东坡诗戏作》之一。此诗首联赞颂诗人的诗风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并指出诗人诗风的形成并非出于刻意雕琢,而是天赋所致。次联用比喻手法赞美了诗人的诗作之美,指出他的诗作无论数量多少,都是那么珍贵可爱。三联表达了诗人对不能亲见诗人诗作的遗憾和悲哀。末联则是诗人自叹生不逢时,只能侍奉双亲左右,表达出诗人的哀怨之情。

这首诗虽为咏叹之作,但并无太多感慨之语,只是平实无华地叙述自己的感受,却更能打动人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