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成阴蕉叶重,金钿相对菊花繁。
莫悲举世无相识,佩蕙纫兰有屈原。

【注释】

玉簪花:又名玉树、玉台,是一种花卉。

希纯:即宋时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字。

凤尾(yǔwěi):凤凰尾巴。

金钿(jīn diàn):指镶嵌着黄金装饰的钿,即金制的首饰或装饰品。

佩蕙纫兰:佩带香草,纫取兰花。比喻志士高洁。屈原:《楚辞》中的《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玉簪花和希纯作比。全诗分三联。首联写玉簪花与希纯一样美丽动人。次联说不要悲伤世上没有人理解她们,因为她们有屈原一样的志节。末联是诗人赠给希纯的劝勉之言。

玉簪花和希纯都是宋代著名的女性才女。《宋史·乐志》载:玉簪花“一名玉树、一名玉台”。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也用此花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见玉簪花为宋代女子所喜爱。

“凤尾成阴蕉叶重”二句,写玉簪花的盛貌。凤尾即凤尾竹,相传唐玄宗曾于宫中种植凤尾竹,以示宠幸之臣;又传说凤尾竹有雌雄之分,雌者如扇,雄者如鞭,故又称“鸾扇”。“蕉叶重”,形容凤尾竹长势繁茂,绿叶葱郁,犹如一把把大伞,遮天蔽日。而“金钿相对菊花繁”则是说在这样浓密的芭蕉之下,盛开的玉簪花与金制的钗环相映生辉,显得更加娇艳夺目。两句诗将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相结合,通过对比,突出玉簪花与希纯的美丽,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莫悲举世无相识,佩蕙纫兰有屈原。”这两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诗人认为玉簪花与希纯之所以被人赞美、敬慕,是因为她们像屈原那样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所以世人才能认识、了解她们。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遭谗言而被流放,后忧愤而死。他忠诚正直,忧国忧民,其作品《离骚》更是千古绝唱。诗人借屈原自喻,表达自己虽受排挤,但仍不改初衷,愿为国效力的决心。《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就是写他制作衣裙的材料。而诗人则以玉簪花、佩蕙、纫兰等物来比喻自己。“佩蕙纫兰”四字,正是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注脚,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虽然身居逆境,但她并不悲观失望,而是坚信自己的志操,并以此激励希纯,希望她也能象自己一样保持贞节,不随波逐流,做一个有气节的人。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却意境深远;结构严谨缜密,却浑然一体。诗人通过对玉簪花与希纯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