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俗侵王略,祅冤积楚氛。
民荒谁念乱,功败失图勋。
天子忧南土,戈船促大军。
何时收尔骨,委祭越江濆。
吊亡卒
厉俗侵王略,祅冤积楚氛。
民荒谁念乱,功败失图勋。
天子忧南土,戈船促大军。
何时收尔骨,委祭越江濆。
通“励”,激励、振奋的意思。南土,指南方的边境。江濆,指长江边的山岭。
厉俗侵王略,祅冤积楚氛。
民荒谁念乱,功败失图勋。
天子忧南土,戈船促大军。
何时收尔骨,委祭越江濆。
吊亡卒
厉俗侵王略,祅冤积楚氛。
民荒谁念乱,功败失图勋。
天子忧南土,戈船促大军。
何时收尔骨,委祭越江濆。
通“励”,激励、振奋的意思。南土,指南方的边境。江濆,指长江边的山岭。
南墙双柏天生直,材虽未老心千尺。 注释: - 南墙:指南面的墙壁,常用以象征南方或面向南方的地方。双柏:指两棵柏树,通常代表着坚韧、长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天生直:意为自然生长而直挺,形容树木直立挺拔。材:指树木的质地,也可以指才能、品德等。虽:即使;虽然。未老:尚未衰老。心千尺:意指心灵高远,志向非凡。 - 译文: 南面墙壁上两棵柏树自然生长而直挺,它们的材质尽管尚未苍老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四月河水湍,怒风复相乘。 - "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初。 - "河湍":河流湍急。 - "怒风":猛烈的风。 - "复":再次。 - 译文:四月初,河水湍急,怒风再次助威。 2. 维绝柁亦摧,舟人废其能。 - "维绝":船桨折断或无法使用。 - "柁":舵。 - "废":失去。 - "能":能力、技能。 - 译文:船桨折断,船人失去了操控船只的能力。 3.
注释:廉吏如今没有刀剑,仁人古人常以车轴为戒。 译文:现在的廉官吏子没有刀剑,古代的仁人们常常把车轴作为鉴戒。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三首》中的第16首。全诗以“古”字开头,用“今无”、“古戒”两个词语,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人性的影响和腐蚀,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在清廉的政治氛围中,培养出具有仁爱之心、道德情操的人才
【注释】黄葵:一种植物。常倾叶:叶子总倾向一侧,像倾斜的样子。向日不令照其根:太阳光不能直射到它的根上。 【赏析】诗中描写了黄葵的叶片总倾向于一侧,仿佛在向太阳倾斜一样,而它的根部则不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表现出它对阳光的依赖程度很低。诗人通过对黄葵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注释 其十:第十首。颂声,颂扬之声,指对某人的称赞。骚客:诗人,指屈原。误:错。锡贡,进献。禹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用木简记事,因称木简为禹书。迟:迟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梁园吟》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雅士的评价。他认为,人们应该像大禹一样,勤奋努力地治理国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享受荣华富贵。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只知颂扬他人而不肯自省的人
其十二 不认识太阳高升时,也分不清月亮升起。 注释: 不识:不知道,不了解。 日高眠起处:指日上三竿之时。即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何如:哪里比得上。 风定舞馀时:比喻风平浪静之后,才能欣赏到舞蹈之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观赏舞者舞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日出时分与夜晚舞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夜晚舞蹈的美丽之处。同时
【注释】: 美田:美好的田畴。钩盾里:汉代皇宫中苑名。钩,通“钩” 躬稼:亲自耕种。麦,指大小麦。秋馀:秋天的收获。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农事的诗。全诗以“躬稼”、“麦秋馀”为线索,通过描写诗人躬耕劳作的劳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情感真切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震撼
注释翻译: 在混乱的世道,颍水变得浑浊,在太平的时代,颍水变得清澈。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与太平盛世的不同感受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注释】 幽寂:寂静;晦:阴暗。猗猗:芳香而美好的样子。佩:佩玉,古人常将玉饰挂在身上,表示高尚或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深林中秋雨时的景象:深密的树林里,一片寂静,只有秋雨在阴郁地下着,那丛丛芬芳的兰花也似乎在这寂静的秋天里无所依靠而感到孤独。全诗没有直接写人的心情,而是以物传情,表现了诗人的孤高与清高。 前两句写林子很深,秋雨很密,兰花也很香,但它们却显得有些孤单
【注释】: 四月:农历四月,指暮春时节。 火玉:指红艳欲滴的牡丹花,也比喻艳丽娇嫩的女子。 拂露华:即“拂”与“露华”二字连用,形容牡丹花的枝叶如美女轻抚着华丽的衣裳,显得分外娇艳。 【赏析】: 《夏日闲门生李德载》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八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春时节,牡丹花开、百花凋谢的画面,赞美了牡丹花的美艳。同时通过描写牡丹的枝叶,表现了诗人对女子美丽仪态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
【注释】 百越谁生祸,南宜遂不师。 干戈伤耋老,守尉死城陴。 荒泂招魂远,官军请救迟。 弱妻携稚子,嗟尔欲何之。 【赏析】 《吊南宜守尉》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当时战乱中的景象和人物,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的同情。全诗意境苍茫沉郁,情感悲愤沉痛。 首联“百越谁生祸,南宜遂不师”,开篇即点出南宜地区遭受战乱的原因
注释: 1. 不知商洛道,空慕紫芝歌。 2. 从事老将至,送君情独多。 3. 双凫尚方去,驷马故乡过。 4. 想见挥弦乐,春风初扇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联“不知商洛道,空慕紫芝歌”,意思是说不知道商洛的道路,只听说过紫芝的歌谣。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深意。商洛道是通往洛阳的路,紫芝歌则是古人歌颂长寿、美好生活的歌谣
黄寺丞风雨中见过 节物重阳晚,风云万里阴。 君来慰孤愤,语次豁愁心。 名下如旧识,人间仍陆沈。 独醒感庭菊,萧索万黄金。 注释: 1. 节物重阳晚,风云万里阴:重阳节的节日气氛已经淡去,天气阴沉,风云变幻。 2. 君来慰孤愤,语次豁愁心:你的到来让我感到安慰,谈话让我的忧愁消散了。 3. 名下如旧识,人间仍陆沈:虽然你的名字和以前一样,但这个世界依然充满了苦难和沉沦。 4. 独醒感庭菊
以下是这首诗《和杨备国博吊屈原》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知音不恨远:知音指的是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这里指的是与自己有着相同情感或志趣的人。不恨远表示对这种理解或共鸣的距离并不感到遗憾,而是欣然接受这种距离。 2. 异代忽同声:异代意味着相隔很远的时代,但突然之间,这种距离变得模糊,仿佛彼此的声音、思想和感受能够跨越时空而相互理解。同声则强调了这种理解是深刻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共鸣。
闻夏太尉自长安徙备西边 闻讯夏太尉从长安出发前往西部边疆,我心绪纷扰不已。 防秋未得还,战士出长安。 秋季的边境防守尚未结束,战士们已纷纷走出长安城。 地利山河险,天时关塞寒。 这里地势险要,山河壮丽而雄伟,天时又寒冷,关塞也显得特别严峻。 羌夷避飞将,天子倚良翰。 羌族等边民都躲避着这位英明的将领,而天子则倚仗着他来治理国家。 见说成功近,秦中意似宽。 听说他即将取得成功
诗句输出: 载酒怜春尽,寻芳到翠微。 译文输出: 我载着美酒去怜惜春天即将结束的美景,寻找着芬芳美丽的花草。 注释: 载酒:指带着美酒。怜:怜惜。春尽:春天即将结束。翠微:青翠的山色,这里指山上的树木。 赏析: 诗人带着美酒去怜惜春天即将结束的美景,寻找着芬芳美丽的花草,感叹时间流逝之快。 诗句输出: 绵绵芳草远,飏飏杂花飞。 译文输出: 远方的草地绵延不断,空中飞舞着各种颜色的野花。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