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不恨远,异代忽同声。
灵魂自识路,幽遇亦含情。
𣶂记属扬子,临渊悲贾生。
鬲文激颓俗,会使众人清。

以下是这首诗《和杨备国博吊屈原》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知音不恨远:知音指的是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这里指的是与自己有着相同情感或志趣的人。不恨远表示对这种理解或共鸣的距离并不感到遗憾,而是欣然接受这种距离。
  2. 异代忽同声:异代意味着相隔很远的时代,但突然之间,这种距离变得模糊,仿佛彼此的声音、思想和感受能够跨越时空而相互理解。同声则强调了这种理解是深刻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共鸣。
  3. 灵魂自识路:灵魂在这里指的是内心或精神层面的东西。自识路意味着这些内在的精神和思想能够自主地识别出前进的道路,不需要外界的指引。
  4. 幽遇亦含情:幽遇指的是在幽静的环境中遇到的人或事物,或者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遭遇。含情则表达了这种遭遇中蕴含的情感是复杂而深邃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或悲伤。
  5. 𣶂记属扬子:𣶂记指的是一种古代的记录或文献,可能是一本书籍或一篇文章。属扬子可能指的是这篇文献与扬雄有关,扬雄是西汉时期著名学者,以其文辞典雅著称。
  6. 临渊悲贾生:临渊可能指的是站在深渊的边缘或面对深渊的场景。悲贾生则是对汉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贾谊的哀悼。贾谊曾因政治失意而抑郁,最后投江自尽。
  7. 鬲文激颓俗:鬲文可能指的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或艺术形式。激颓俗则表达了这种文化或艺术的力量,它能够激发社会风气的转变,使得颓废的社会风气得到矫正。
  8. 会使众人清:使众人清意味着这种文化或艺术的影响能够触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清澈、清明。
  9.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的哀悼,以及对于知音、灵魂、幽遇等概念的阐述,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和理解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和推崇,以及对净化社会风气的期望。

这首诗不仅传达了诗人对于屈原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他对于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