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荆人亦具裘,朔风飒飒动昭丘。
巫峡出云杳无定,洞庭飞月绝堪愁。
长歌濯足沧浪水,回首开襟西北楼。
宇宙歊蒸暂潇洒,小山青桂与淹留。
【注释】
荆人:指诗人的朋友。昭丘:地名,在今河南省邓县西南,是楚地的古战场。巫峡:即瞿塘峡,在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段上的重要峡谷。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歊(yǎn)蒸:暑热。小山:即小山词,为唐末词人韦庄所作之《菩萨蛮》中篇名。青桂:指桂花树。淹留:久留、停留。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元年秋初,时作者在湖南长沙旅居,有感于当时战乱未息的社会现实而作。开头两句写荆人披裘御寒的情景,以突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朔风飒飒动昭丘”,朔风凛冽,萧瑟凄清,令人心惊肉跳。这两句诗把战争的残酷无情写得入木三分,使人读后不禁为之心悸胆颤;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下四句写巫峡云气变幻无常,洞庭夜月皎洁明亮,以及自己游赏沧浪水畔时的惬意心情。“巫峡出云杳无定”一句写巫峡中的云雾缥缈迷离,时隐时现,变化无穷;“洞庭飞月光堪愁”一句则写洞庭湖上的月光如洗,洁白无瑕,但在这宁静明净之中,也隐隐透出一种愁绪。这里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优美动人,更表现了诗人因战争而造成的精神压抑和心理苦闷。最后两句写自己在沧浪水畔濯足解衣,敞开胸怀畅饮高歌,以排遣内心的烦忧,并借以抒发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之情。“小山青桂与淹留”一句,既点明题旨——留滞长沙,又暗示了诗人因长期滞留而郁结难舒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流畅,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