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门妙弦歌,哀响激人耳。
伟哉孟尝君,慷慨泪如水。
当生复念死,谁谓悲能已。
丝桐信感人,世固乏之子。

《杂诗二十二首》是西晋诗人左思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二十三首。左思(约250-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沂)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代表作有《咏史八十二首》,其中就包括了《杂诗二十二首》。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雍门,即雍门周,春秋时期鲁国贤大夫,因弹琴高歌而闻名。他弹奏《雍门》,歌声悲切动人,激荡人心。

“哀响”指悲伤的歌声,“激人耳”形容歌声响亮,足以让人感到悲痛。

孟尝君,即田文,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他慷慨悲愤地哭泣,眼泪如雨下般倾泻而下。

“当生复念死”意指在生命的尽头仍然思念死亡,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死界限模糊、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谁谓悲能已”指的是谁说悲伤可以结束呢?表示悲伤是无法完全被消除的。

“丝桐”是古琴的代称,“信感人”表示音乐真的能够感动人心,触动情感。

“世固乏之子”中的“子”指的是才华横溢的人,这里指的是那些真正懂得欣赏和感受音乐之美的人。这句话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缺少这样的人来理解和欣赏音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雍门的悲切歌声与孟尝君的哭泣,展现了音乐与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人左思通过这两组对比鲜明的场景,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生死、欢乐与悲伤的不同态度和情感体验。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对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的思考。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描绘,左思展现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画卷,让读者感受到音乐与人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