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附高原,芙蕖植污池。
物生自有性,不为高下移。
贵在世所用,未可以为师。
贱在众不识,未可以为嗤。
偶作二首
蓬蒿附高原,芙蕖植污池。
物生自有性,不为高下移。
贵在世所用,未可以为师。
贱在众不识,未可以为嗤。
注释:
偶作二首:即《偶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
蓬蒿附高原:蓬蒿,指杂草,高原,指高地。意指草类植物依附于高山之上。
芙蕖植污池:芙蕖,荷花的别称,污池,肮脏的水塘。意指荷花生长在泥泞的水塘中。
物生自有性:物生,指万物生长。性,本质、本性。意指万物生长都有其自然本性。
不为高下移:不为,不因。高下,高低。移,改变。意指万物生长并不受环境高低的影响。
贵在世所用,未可以为师:贵在,以…为珍贵。世用,世间所用的。师,榜样、教师。意指万物各有其用途,但不一定都可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贱在众不识,未可以为嗤:贱在,以…为卑贱。识,认识。嗤,嘲笑。意指低微的东西即使不被众人所认识,也不应该被嘲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偶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杂草与荷花这两种不同生物的生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性的尊重和对世间现象的理解。
作者通过“蓬蒿”和“芙蕖”这两个不同的植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前者生长在高原之上,后者却生长在污池之中。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它们的生长,因为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本性。这里的关键词是“自性”,指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和特性。
作者又通过“物生”和“高下移”两个词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事物的生长并不受环境高低的影响,这与世俗的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关键词是“移”,表示改变或影响。
作者转向了对世间现象的理解。他认为,无论事物的地位如何高贵或卑微,它们都应该被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被嘲笑或贬低。这里的关键词是“贵”和“贱”,分别表示尊贵和卑贱。
作者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低微的事物虽然不被众人所认识,也不应该被嘲笑。这里的关键词是“贱”和“嗤”。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的两种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事物本性的尊重和对世间现象的独特理解。它启示我们,无论是高贵还是卑微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每一个生命,而不是轻视或嘲笑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