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至久独醒,今旦始一醉。
非公爱宾客,何以强兹意。
清风与人期,萧瑟万里至。
落日高城西,参差数间地。
顾兹景方夕,悟彼岁亦逝。
造适常若希,开怀欲谁忌。
畅然就酩酊,更尽酒中味。

【注释】

秋至久独醒,今旦始一醉。——诗人秋天已到,自己已很久没有醉酒了,但今天终于喝得大醉了。

非公爱宾客,何以强兹意?——如果不是府公喜爱宾客,怎么能强迫自己饮酒呢?

清风与人期,萧瑟万里至。——清风与我约定相会,秋风萧瑟地万里而至。

落日高城西,参差数间地。——夕阳映照着古城的西边,参差的几座房屋掩映在晚霞中。

顾兹景方夕,悟彼岁亦逝。——望着眼前的景色正渐渐暗淡,才醒悟岁月也如逝水一样匆匆逝去。

造适常若希,开怀欲谁忌。——我追求这种适意的生活,如同渴求那样美好,谁能嫉妒呢!

畅然就酩酊,更尽酒中味。——畅快地喝个酩酊大醉,尽情地品味这美酒的味道。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宴饮的诗。从字面看,此诗似乎是在描绘一幅盛筵景象,但实际上是借宴饮来抒发对人生苦短的感受。诗人在秋天独自清醒的时候很少,但到了秋天的宴会上,才真正体会到“一醉”。而“非公爱宾客”,则说明这次宴饮是为了迎合府公好客的心意。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前四句)写宴饮;第二层(中间六句),由宴饮引出感慨,点出主旨;第三层(后四句),写宴后的感悟。

首联“秋至久独醒,今旦始一醉”,交代了宴会的时间和环境,同时暗示了宴饮的原因——是为了迎合府公好客的心意。颔联“非公爱宾客,何以强兹意?”进一步解释了这一原因:“非公爱宾客”,说明主人有求于客,所以不惜以美酒款待;而“何以强兹意”,则是说主客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即“宾”之所以能受到“主”如此厚待,是因为“主”爱“宾”。颈联“清风与人期,萧瑟万里至”,通过描写清风的到来,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尾联“落日高城西,参差数间地”,则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同时也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尾联“顾兹景方夕,悟彼岁亦逝”是全诗的核心思想。诗人面对落日西沉、万物沉寂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顾兹景方夕”,是说此刻正是黄昏时分;“悟彼岁亦逝”,“彼”字指代前面的“落日”“高城”“参差数间地”,意为这些景物都在默默无言地告诉我们,光阴荏苒,转眼即逝。因此,尾联既是对宴饮情景的总结,又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揭示。

尾联“造适常若希,开怀欲谁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追求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境界,同时又不畏惧世俗的眼光和评价。这里的“适”指的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希”可以理解为难得、珍贵。诗人渴望这种生活,却又不担心别人会嫉妒或反对,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只要不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就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歧视与排斥。

最后一句“畅然就酩酊,更尽酒中味”则是对前文主题的升华。诗人借酒浇愁,畅饮不已,直到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这才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更尽酒中味”,意味着诗人已经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尝遍了,剩下的只是回味无穷的余韵。这既是一种豁达的心态,也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