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常闵雪,穷冬未为晚。
欣看朔风过,想自万里远。
崩腾龙沙飞,浩荡北溟卷。
势排炎荒瘴,力救南国旱。
悲雁飞何之,蛰龙卧终偃。
至神亦憔悴,尔辈何缱绻。
岁阴倏将改,天运有必反。
慷慨吾何言,短衣数自挽。
雪
楚塞常闵雪,穷冬未为晚。
欣看朔风过,想自万里远。
崩腾龙沙飞,浩荡北溟卷。
势排炎荒瘴,力救南国旱。
悲雁飞何之,蛰龙卧终偃。
至神亦憔悴,尔辈何缱绻。
岁阴倏将改,天运有必反。
慷慨吾何言,短衣数自挽。
注释:
- 楚塞:指楚国的边关或边境,通常指楚国的北方边境。
- 闵雪:忧心忡忡,因为雪而感到忧虑。
- 穷冬:寒冷的冬天。
- 欣:喜悦,喜欢。
- 朔风:北方吹来的寒风。
- 想自万里远:想象自己从万里之外而来。
- 崩腾:汹涌澎湃的样子。
- 龙沙:沙漠,这里指代北方。
- 浩荡:广大无边的样子。
- 炎荒:南方炎热的地区。
- 瘴:瘴气,一种有毒的气体。
- 悲雁:悲伤地看到大雁飞走。
- 蛰龙:冬眠的蛇,也比喻潜藏的力量。
- 至神:最高的境界、力量。
- 憔悴:形容身体消瘦,精神不振。
- 尔辈:你们这些人。
- 岁阴:时间的流逝,这里指的是岁月。
- 倏将改:忽然将要改变。
- 天运:自然的规律或运气。
- 慷慨:情绪激昂,无所顾忌。
- 数:多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对雪》诗的第二首。这首诗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观察雪花的飘落,感受到了时间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诗人以雪为引子,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类历史的深深思考。
首联“楚塞常闵雪,穷冬未为晚。”描述了楚国边境常常担忧雪花的到来,即使在严冬也不会显得过于凄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颔联“欣看朔风过,想自万里远。”描绘了诗人看着北风吹过的场景,想象着自己从万里之外而来的情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崩腾龙沙飞,浩荡北溟卷。”形象地描绘了雪花在沙漠中奔腾飞舞的景象,以及北溟的波涛翻滚。这两句诗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美和诗人的情感。
诗人转向对人类历史的思考:“势排炎荒瘴,力救南国旱。”这里,诗人用“势”来描述雪花的力量,将其与“炎荒瘴”相联系,表达了雪花能够驱散南方炎热地区的瘴气,帮助缓解南方国家的旱情。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积极作用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诗人转向对自己命运的思考:“悲雁飞何之,蛰龙卧终偃。”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被囚禁的鸟儿,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无法自由飞翔;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比作蛰伏的龙,暗示自己虽然暂时隐藏起来,但内心依然充满力量。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
尾联“至神亦憔悴,尔辈何缱绻。”诗人以“至神”自喻,形容自己虽然拥有超凡脱俗的能力,但仍然受到世事的困扰而憔悴不堪。最后,诗人用“尔辈”来指代那些对自己的关心和牵挂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间情感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