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夕盛雷电,谓言春和发。
典衣买春酒,岁事亦可悦。
不知天难谌,信宿更凝冽。
朝来雪盈尺,初计顿乖越。
吾庐甘重塞,敝褐忍百结。
岂敢咨祁寒,又非慕炎热。
阴阳相交错,万一成灾孽。
忆昔鲁隐公,九年春三月。
癸酉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春秋书为法,其事何照晰。
曾经圣人笔,下学而上达。
况此四月间,又当季春末。
愿排阊阖戟,一献春秋说。
路远泥阻深,愁哉卧岩穴。
复雪二首
前夕盛雷电,谓言春和发。典衣买春酒,岁事亦可悦。不知天难谌,信宿更凝冽。朝来雪盈尺,初计顿乖越。吾庐甘重塞,敝褐忍百结。岂敢咨祁寒,又非慕炎热。阴阳相交错,万一成灾孽。忆昔鲁隐公,九年春三月。癸酉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春秋书为法,其事何照晰。曾经圣人笔,下学而上达。况此四月间,又当季春末。愿排阊阖戟,一献春秋说。路远泥阻深,愁哉卧岩穴。
【注释】
- 前夕:前一天。
- 谓言春和发:意思是说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 典衣买春酒:典当自己的衣服购买春天的酒。
- 岁事:一年的事务,这里指农事。
- 信宿:第二天,一晚上。
- 吾庐:我的家,这里指作者自己。
- 重:重叠、叠加,这里是形容积雪厚。
- 敝褐:破旧的衣服,形容贫贱。
- 咨(zī):询问;咨询。
- 霁(jì):云层散开,天气转晴。
- 阊阖戟(shāng hé jǐ):古代传说中天宫的兵器之一,也用来象征皇帝权力。
- 上达:达到高官显贵的位置。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大雪纷飞景象的欣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运民生的忧虑与担忧。
第一联“前夕盛雷电,谓言春和发。”描绘了前夜的雷声和闪电,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
第二联“典衣买春酒,岁事亦可悦。”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他不惜典当衣物购买春酒,以此来庆祝春天的到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第三联“不知天难谌(chèn),信宿更凝冽。”则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无奈。作者不知道上天是否能够带来温暖,但第二天的寒冷更加令人难以忍受。这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天气变化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四联“朝来雪盈尺,初计顿乖越。”则进一步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早晨起来,发现雪已积满了一寸厚,这使作者感到有些失望。这一联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五联“吾庐甘重塞,敝褐忍百结。”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艰辛。他的住所被大雪覆盖,破旧的衣物也因为寒冷而变得僵硬不堪。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困境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第六联“岂敢咨祁寒,又非慕炎热。”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并不羡慕那些追求奢华享受的人,也不抱怨严寒的天气。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坦然接受,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七联“阴阳相交错,万一成灾孽。”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阴阳两气的交织,可能导致了灾害的降临,这使诗人深感忧虑。这句诗既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第八联“忆昔鲁隐公,九年春三月。”则回忆了历史上的一个事件。鲁隐公在春天时遭遇了暴风雨和大雪的袭击,这使诗人感慨万分。这句诗既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情怀,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九联“癸酉雨震电,庚辰大雨雪。”则描述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癸酉年和庚辰年都出现了大雨和暴雪,这使诗人感到震惊。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历史知识,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十联“春秋书为法,其事何照晰。”则提出了一个问题。春秋时期的书籍记载了这些事件,但具体的情况却难以明辨。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十一联“曾经圣人笔,下学而上达。”则强调了孔子的言论的重要性。孔子的言论可以作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但他的观点也可能引起争议。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学术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十二联“况此四月间,又当季春末。”则提出了一个对比。现在正值四月,又处于春季的末尾,这个时节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时间观念,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十三联“愿排阊阖戟,一献春秋说。”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向朝廷陈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抱负,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十四联“路远泥阻深,愁哉卧岩穴。”则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由于路途遥远且泥泞难行,诗人只能选择在岩石洞穴中度过艰难时刻。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困苦,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