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身困旅人,未如负舍蜗。
滚滚荆吴间,所居不常家。
宴安非吾事,但恐发早华。
且复一日葺,随时具生涯。
白盛烂四壁,茔净磨疵瑕。
虚明豁心府,永使思无邪。
愁来莫与语,起就书龙蛇。
亦足写方寸,放歌快咨嗟。
苦嫌中庭窄,所生野草花。
故须种松竹,反忆日月遐。
岁寒与谁共,惆怅终无他。
【注释】
书堂:书房。
客身困旅人:作者自称,说自己身在客地,处境艰难。
所居不常家:意思是“我居住的地方没有固定的住所”。
宴安:安逸享乐的生活。
发早华:比喻过早衰老。
葺(qì):修缮。
方寸:心;指思想感情。
苦嫌:很讨厌。
中庭:庭院。
松竹:《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以松柏象征坚贞,松竹象征长青。
岁寒与谁共:岁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与谁共,与谁共同度过?
惆怅终无他:终无其他。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诗。首联写自己的身世,是客居他乡,处境艰难,生活不安定,故作“客”字;颔联说在荆、吴两地之间辗转流离,没有固定的住所,所以称自己为“负舍蜗”;颈联写自己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仍保持着一种闲适的心境;尾联写自己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仍保持着一种闲适的心境;尾联写自己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仍保持着一种闲适的心境。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