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方独往,逝与一世辞。
虽未超云霞,岂尝顾喧卑。
事亲止于适,接物能不为。
谷中虎豹多,往往行自随。
此是真人风,何必太古时。
吾欲从之游,自嫌迹尚非。
寄心逍遥间,聊可以相期。

浮光山人

先生方独往,逝与一世辞。

虽未超云霞,岂尝顾喧卑。

事亲止于适,接物能不为。

谷中虎豹多,往往行自随。

此是真人风,何必太古时。

吾欲从之游,自嫌迹尚非。

寄心逍遥间,聊可以相期。

注释:

  1. 浮光山人:指诗人自己,以浮光山人自称,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
  2. 先生方独往:先生正独自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 逝与一世辞:与这个世界告别,不再与之纠缠不清。
  4. 虽未超云霞:虽然还没有超越云霞之上的境界。
  5. 岂尝顾喧卑:岂曾顾及那些喧嚣和卑微的事物。
  6. 事亲止于适:侍奉父母只满足于适度,不过分追求。
  7. 接物能不为:与人交往能够保持平和,不会做出过分的事情。
  8. 谷中虎豹多:山谷中的野兽很多,比喻环境险恶。
  9. 往往行自随:经常随着自然而行动,不受拘束。
  10. 此是真人风:这是真正的仙人作风。
  11. 何必太古时:为什么一定要回到远古时期去寻求?
  12. 吾欲从之游:我想要跟随他一起出游。
  13. 自嫌迹尚非:但自己却觉得这种修行的路径还不是很合适。
  14. 寄心逍遥间:将心灵寄托在逍遥自在之间。
  15. 聊可以相期:姑且可以相互期待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浮光山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然和内心的向往。诗中“逝与一世辞”、“虽未超云霞”、“岂尝顾喧卑”等语句,体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的追求。而“事亲止于适”、“接物能不为”等则展现了他的处世原则,即在家庭和社会中保持适度,不过分追求。

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赞美。“谷中虎豹多”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险峻和危险,但也暗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此是真人风”一句,则直接表明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吾欲从之游,自嫌迹尚非;寄心逍遥间,聊可以相期”,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虽然想要跟随这种生活方式,但由于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的限制,仍然觉得自己还不够格。但他还是愿意将这份期待寄托在心中,希望能够在未来找到合适的机会,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