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长楸百尺馀,翠叶晻蔼当四隅。
晨霞夕日自相翳,并坐可得千人俱。
忆昔河决钜野溢,定之方中作宫室。
当时鲁人始种此,还赋卫风伐琴瑟。
春华亹亹六十年,高干错落摧寒烟。
怅望空随众木老,中舍至音无与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如下:
庭楸
中庭长楸百尺馀,翠叶晻蔼当四隅。
晨霞夕日自相翳,并坐可得千人俱。
忆昔河决钜野溢,定之方中作宫室。
当时鲁人始种此,还赋卫风伐琴瑟。
春华亹亹六十年,高干错落摧寒烟。
怅望空随众木老,中舍至音无与宣。
注释:
- 庭楸:庭院中的梓树。
- 中庭长楸百尺馀:庭院中的梓树高达一百多尺。
- 翠叶晻蔼:绿色的树叶茂盛浓密。
- 并坐可得千人俱:坐在树下,可以容纳千人。
- 忆昔河决钜野溢:回忆当年黄河在钜野决堤泛滥的情景。
- 定之方中作宫室:在这里确定了宫殿的位置。
- 当时鲁人始种此:那时的鲁国人开始种植这种梓树。
- 还赋卫风伐琴瑟:还创作了《卫风》中的“伐琴”诗篇。
- 春华亹亹六十年:春天繁花盛开的景象持续了六十年。
- 高干错落摧寒烟:高大的树枝交错在一起,被寒风吹得飘摇不定。
- 怅望空随众木老:只能望着树木随着时间慢慢老去,感到怅然。
- 中舍至音无与宣:这里说的是梓木的声音,如同宫廷中的音乐一样悠扬动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一棵高大的梓树,它不仅高大而且枝叶茂盛,仿佛能容纳下上千人。作者回忆起黄河在钜野决堤时,人们在此确定宫殿位置的历史场景。同时,他也感叹这棵梓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最终只能任凭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老去。最后,他提到这棵树的声音如同宫廷中的音乐一般优美动听,表达了对这棵梓树的喜爱和对其声音的赞美。整首诗通过描写梓树的生长、历史变迁以及其声音的美好,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审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