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书生南国贤,读书万卷夜忘眠。
陋巷箪瓢未曾饱,苦心独行竟谁怜。
翻经遍穷十二等,陈力夐过三千年。
莫笑青袍学士老,太平能颂连中弦。
诗句释义及赏析:
- “万卷” - 这个短语可能指代书籍的数量极多,或表达了作者对知识渊博的自豪。
- “白头书生南国贤” - 这一句描述了一个头发已白的有学问的人在南方(可能是指古代中国的南方,如今天的四川、云南一带)是一位贤人。这里的“书生”指的是一个读书人。
- “读书万卷夜忘眠” - 此句表明此人因读书而忘记了时间,直到深夜,强调了其勤奋和对知识的渴望。
- “陋巷箪瓢未曾饱” - 这句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虽然简朴但并不贫穷,箪瓢(古代用来盛食的竹制容器)代表了其简陋的生活条件,暗示了其生活的清苦。
- “苦心独行竟谁怜?翻经遍穷十二等” - 描述了这位学者独自行走于世,无人理解其苦心孤诣,并表示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达到了非常高深的水平。
- “陈力夐过三千年” - “陈力”意为展示力量,“夐”是超越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学者的力量超越了历史长河中的任何时期。
- “莫笑青袍学士老” - 这句表达了一种自信或自傲的态度,即使年纪已经很大,仍能保持学者的身份和学识。
- “太平能颂连中弦” - “中弦”在这里指代的是和谐与稳定的状态,意味着学者在晚年仍然保持着对社会的积极贡献,能够为和平与繁荣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译文:
万卷书海中,一位白发的书生在南方成为了贤者。夜晚读书至忘我,生活虽简陋却不贫寒。他的才智和毅力,无人知晓,但他的学识和能力已超越千年。他不怕世人不理解,独自行走在求知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他的知识之深厚,已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尽管年纪已大,他依然自信且自豪地保持着学者的身份。在太平盛世中,他的贡献如同琴音一般和谐悦耳。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位古代文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表达了对知识、学问和人生价值的崇高追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