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锸刘伯伦,坐圹司空图。
谁为后来达,息庵与之俱。
注释:
- 刘伯伦,即刘伶,字伯伦,三国魏沛国人。嗜酒如命,常乘鹿车,携一壶美酒,醉则使美人裸而相舞,以自娱。
- 司空图,即司空图(834年~901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县)人。唐朝大臣、诗人,宰相司空图之兄。
- 达,通达,指有才能的人。
- 息庵,指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的“吾衰矣,其没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人物的敬仰之情。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第一句“负锸刘伯伦”,描述了刘伯伦这位古人的形象。他背着锄头,坐在坟墓里,过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这里的“锸”是指农具锄头,象征着农民辛勤劳作;“刘伯伦”则是他的化名,表示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这一形象让人联想到了陶渊明的田园诗风。
第二句“坐圹司空图”,则进一步描绘了另一位古人司空图的形象。他也是坐在坟墓里,似乎在思考着一些重要的事情。这里的“圹”是指坟墓,象征着死亡和永恒的存在。这一形象让人联想到了庄子的生死观。
第三句“谁为后来达,息庵与之俱”,则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让这些后人成为通达之人的呢?这里的“达”指的是通达之人,即有才能、有见识的人。这一提问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让我们不禁想要知道答案是什么。
最后一句“谁为后来达,息庵与之俱”,则是对前三句的总结与升华。它告诉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物都是受到了前人的熏陶和影响,才成为通达之人的。这里所说的“通达”并不是指他们的才智或学识,而是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眼光,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这种洞察力和理解力是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所需要的。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绘和赞美,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它鼓励我们向古人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可能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