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怀只怕俗尘迷,若慕唐人也自痴。
要识性情根极处,请观三百五篇诗。
解析与译文
诗句解释
- 吟怀只怕俗尘迷: 这里的“吟怀”指的是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活动,“只怕俗尘迷”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忧虑,担心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被外界的尘世所迷惑。
- 若慕唐人也自痴: “若”是假设的语气词,“慕”表示仰慕或向往,“唐人”通常指唐代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诗人在此处表明如果自己追求唐代文化或风格,也可能导致自己变得愚蠢或不自知。
- 要识性情根极处: “要”是一个助动词,表示必须,“识”是认识的意思,“性情根极处”意指人的本性、本质或根本之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了解并识别出一个人性情的本质或根源。
- 请观三百五篇诗: “请”在这里是敬请的意思,“观”是观察或学习的意思,“三百五篇诗”泛指中国古代的诗歌作品,数量上为《诗经》的简称。这句话建议读者去观察和学习古代的诗歌,从中领悟到更深层的道理或启示。
译文
吟怀只怕俗尘迷,若慕唐人也自痴。
要识性情根极处,请观三百五篇诗。
注释
- 吟怀:内心的思考与情感表达。
- 只怕俗尘迷:担心受到外界干扰而迷失自我。
- 若慕唐人:假如想要效仿或者追求像唐代那样的人或文化。
- 自痴:由于过分迷恋而失去了理智或本真。
- 要识:必须理解或认识到。
- 性情根极处:人的本性和本质的根源。
- 三百五篇诗:《诗经》中的一部分,共包含305首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扰保持距离的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学习。诗人认为,过于追求外在的形式或者模仿古人可能会失去自己真正的思想和个性。通过观察古代的诗歌,诗人希望找到人性的根本和真实,这反映了一种回归内心、追求真实和深度的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