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轮负壮志,持节向炎墟。
反户惊殊俗,彤襜岂定居。
跕鸢愁瘴雾,断雁哭来书。
天理真冥漠,谁能问太虚。

注释:

  1. 埋轮负壮志,持节向炎墟。
  2. 反户惊殊俗,彤襜岂定居。
  3. 跕鸢愁瘴雾,断雁哭来书。
  4. 天理真冥漠,谁能问太虚。
    赏析:
    这是一首挽诗,诗人通过描绘张比部在炎墟的遭遇,表达了对张比部的深切同情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首联“埋轮负壮志,持节向炎墟。”描绘了张比部带着壮志豪情,手持节杖,前往炎热的炎墟的场景。这里的“埋轮”意味着张比部可能已经牺牲,而“炎墟”则暗示了他所面临的恶劣环境。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张比部坚定而又悲壮的形象。
    颔联“反户惊殊俗,彤襜岂定居。”进一步描绘了张比部的遭遇。他原本应该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如今却被迫离开家门,面对异域的风俗和陌生的地方。这里的“反户”和“彤襜”分别指的是张比部的家和身上的衣裳,它们都象征着张比部曾经拥有的美好生活。然而,这一切现在都已经破灭,他只能在异域中度过余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张比部命运的同情和哀叹。
    颈联“跕鸢愁瘴雾,断雁哭来书。”进一步描述了张比部在炎墟中的遭遇。这里的“跕鸢”指的是张比部的飞鸟,它因被困在瘴雾之中而感到忧愁;“断雁”则是指张比部收到的书信,可能是他留给家人的遗书或者是其他亲人的消息。这些意象都与张比部的遭遇紧密相连,使得全诗的氛围更加沉重。
    尾联“天理真冥漠,谁能问太虚。”则是对张比部遭遇的总结和感慨。这里所说的“天理”指的是自然的法则或者宇宙的道理,而“太虚”则是指虚空或无垠的空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认为,既然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不可改变,那么就无需再去追问那些无法解答的问题。这种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张比部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同时,它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