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虽有兴,羁旅亦消魂。
插鬓茱萸细,题诗蟋蟀喧。
黄花一樽酒,斜日最高原。
回首江天迥,翩翩塞雁翻。

【注释】

(1)九日:古代农历九月九日在习俗中称为“重阳”,因以“九日”为节日名。寄:托付,寄托;江北:指长江的北边,这里泛指南方。

(2)登高:登上高处,这里指重阳节登山赏菊。虽有兴:意思是说虽然登上高处,兴致勃勃,但有志不得伸。羁旅:旅途中的人,也指在外飘泊无定的人。亦消魂:意同“亦足消魂”。

(3)插鬓茱萸细:茱萸,即吴萸,一种植物,传说可以避邪。细:细小。

(4)题诗蟋蟀喧:蟋蟀,又名促织、蟋叩等,秋末鸣叫,故称。喧:喧闹。

(5)黄花:菊花。一樽酒:一壶酒。斜日最高原:夕阳西下,山冈上最高峰处景色宜人。

(6)江天迥:江水天空辽阔。翩翩:形容雁群排成阵势飞过的样子。翻:翻飞。

【赏析】

《九日寄江北兄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物,抒发自己思念亲人和国家之情。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优美清新,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忧民之心。

首联“登高虽有兴,羁旅亦消魂”,点明了时令与心情的关系。诗人在登高赏菊时,尽管兴致勃勃,却不免感到孤独和凄凉——身在异地,不能与家人团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颔联“插鬓茱萸细,题诗蟋蟀喧”,诗人描绘了重阳节时的热闹场景。插茱萸、题诗、蟋蟀等元素都与秋天有关,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风俗。同时,这些元素也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黄花一樽酒,斜日最高原”,诗人用“一樽酒”和“斜日最高原”营造出宁静而又壮丽的景象。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而“斜日最高原”则暗示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尾联“回首江天迥,翩翩塞雁翻”,诗人用“回首”和“翩翩”这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乡之情。他看着远方的江天和飞过的塞雁,不禁感叹自己的孤寂和无助。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物,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同时,它也展示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