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浮云暝,沧江雨气来。
风灯殊未定,洞户故频开。
秋意梧桐急,宵征蟋蟀哀。
客心聊洒濯,天地久尘埃。

【译文】

黄昏时雨点打湿了晚凉,落日映照着浮云,天色已暝。

风灯摇曳不定,洞门频频敞开。

秋天的梧桐叶在急骤中落下,蟋蟀在夜深时鸣叫哀伤。

我的心情像被雨打湿后稍感凉爽,而天地间的尘埃也久未洗净。

【注释】
落日:太阳落山。
暝:天色昏暗。
沧江:指长江。
风灯:风中的灯光。
洞户:门户,借指诗人自己的住所。
秋意:秋天的气息。
梧:梧桐。
洒濯:洗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感受。首句“落日浮云暝”,描绘了一幅傍晚的景象,夕阳西下,浮云渐起,天色渐暗。这种景象常常让人感到一种凄凉的美,仿佛是大自然的一种叹息。

次句“沧江雨气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凄凉的气氛。沧江,指长江,雨气则是江南特有的湿润气息。这种气氛与首句的夕阳、浮云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第三句“风灯殊未定”,则是诗人对这种气氛的具体感受。风灯摇曳,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变化。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第四句“洞户故频开”,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诗人之所以频繁地打开洞门,是因为他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自由,不受外界干扰。这也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第五句“秋意梧桐急”,则是诗人对秋天的描述。梧桐树在秋天里叶子会迅速落下,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这句诗既表现了秋天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六句“宵征蟋蟀哀”,则是诗人对夜晚的描绘。蟋蟀在夜晚鸣叫,声音凄凉,给人一种深深的哀感。这句诗既表现了夜晚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一句“客心聊洒濯,天地久尘埃”,是全诗的总结。诗人说自己的心情像被雨打湿后稍感凉爽,而天地间的尘埃也久未洗净。这句话既是对前文的总括,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他感叹自己像一颗尘埃一样漂浮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找到归宿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